曾同老衲共安禅,回首春风已十年。
此日重经香火地,佛灯无焰灶无烟。
【注释】
- 灵岩庵: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内,又名香积厨。
- 怀珠上人:即怀琏禅师,曾在灵岩庵安禅。
- 老衲:僧人自称。
- 安禅:打坐修行,参禅悟道之意。
- 回首:回忆往事。
- 十年:指过去的时间。
- 此日:今日。
- 重经香火地:再次来到灵岩庵参拜、烧香。
- 佛灯无焰:佛堂里的蜡烛已烧完,不再明亮。
- 灶无烟:灶台已经空了。
【赏析】
《灵岩庵怀珠上人》是唐代诗人张祜的诗作。此诗首联写曾与和尚同安禅;颔联写重游灵岩庵的情景;颈联写佛堂里的灯火已灭,僧房早已打扫干净。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灵岩庵”三字点出题旨。作者原为杭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而受朝廷赏识,后调任湖州别驾。这首诗是他回杭州途经灵岩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旧游之地和旧友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与和尚共安禅。“曾同老衲共安禅”,写出自己对和尚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与僧侣交往之亲密。“回首春风已十年”,则表明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已经是十年过去了。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分。在佛教中,“十年”往往代表一个轮回的周期,所以这里的“十年”,也暗含着时间的流转。同时,诗人还通过回顾自己的修行历程,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
颔联写重游灵岩庵。“此日重经香火地”,说明今天又来到了灵岩庵。这里的“重经”二字,不仅表示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虔诚之心,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佛学素养。“佛灯无焰灶无烟”则进一步描绘了灵岩庵的景象。这里的“无焰”和“无烟”两个词语,既形象地描绘了佛堂里的灯光熄灭以及炊烟散尽的情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感。诗人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颈联写佛堂里的灯火已灭,僧房早已打扫干净。这两句诗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首先,“佛灯无焰”可以理解为佛堂里的一切都已经归于虚无,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而“灶无烟”则暗示了僧房主人的离去或隐退,进一步印证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失落之感。其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佛灯无焰”也暗示了佛教的教义对于世间万物的无常性有着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最后,这两句诗还隐含着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之情。他担心自己无法像以前一样得到佛法的庇佑,也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之地。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它既有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