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双星正渡河,人间砧杵晚来多。
闺房若待秋风冷,绝塞寒威可奈何。
注释:
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古代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砧杵(zhēn chǔ):古代用来捣衣的器具,也用作捣药或捣米的工具。
绝塞(jué sāi):边塞。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为题,描绘了天上的双星渡河和人间捣衣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边塞寒冷的无奈之情。
天上双星正渡河,人间砧杵晚来多。
闺房若待秋风冷,绝塞寒威可奈何。
注释:
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古代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砧杵(zhēn chǔ):古代用来捣衣的器具,也用作捣药或捣米的工具。
绝塞(jué sāi):边塞。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为题,描绘了天上的双星渡河和人间捣衣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边塞寒冷的无奈之情。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 徐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黄云依旧垒,白骨委孤城。八口蛮烟路,千家野哭声。故园残月影,偏向马头明。 赏析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战后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一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 - 注释:一夜之间战争结束,东南地区的战火突然停止。 - 译文
胜地春光早,开尊卜夜欢。 更深银烛短,风细玉箫寒。 露气凝疏幌,花阴罩画栏。 六街冶游子,香雾扑雕鞍。 注释: 1. 胜地春光早:指的是这个地方的春天景色十分美丽。 2. 开尊卜夜欢:在酒杯中畅饮,享受夜晚的快乐时光。 3. 更深银烛短:深夜时分,蜡烛的光芒变得微弱。 4. 风细玉箫寒:微风拂过,使人感到一丝凉意,就像玉箫吹出的音符一样。 5. 露气凝疏幌:空气中的露水凝结在窗帘上。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以及注释: 1. 重宿灵源洞怀珠上人 - 重宿:再次住宿。宿,住宿。 - 灵源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的黄河边。珠上人:即珠禅师。 2. 吾师已度杯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 吾师:指作者自己,自称。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3. 烟霞虚白社
【解析】 “邂逅白云边,停桡一问玄”,白云边是地名,位于今浙江桐乡西南。玄指邵广文梦弼。这首诗的首联点题,写诗人舟次此地与梦弼相遇。“邂逅”即偶然相遇,“白云边”是地点,也是时间,是诗人与梦弼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停桡”就是船靠岸。“一问玄”指诗人停下船桨向邵梦弼询问道。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在意外地与邵梦弼相遇,诗人便靠岸停下船桨向他询问。“去沽桑落酒,来醉广文毡”,诗人问及了饮酒之事
【注】《竹枝》,乐府曲名。 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 竹枝游女唱,桂酌主人传。 渐觉银河坠,还惊珠斗悬。 悠然归路晚,万井散灯烟。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作客之时,是一首描写长安夜景的诗。 前两句写节日气氛和元宵夜晚的景色。“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令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夕,指元宵,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又称上元节、灯节。春光,指春天美好的风光。此处,“偏”字用得好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砧杵:指捣衣用的石制或陶制的棒槌。鸡豚:指家禽家畜。猿:一种灵长类动物,生活在树上。遥遥:远远。 【译文】 在空荡荡的山谷里收走了傍晚的余辉,秋色满川原。 是谁家的妇女在捣衣,又是何处村舍喂猪喂羊? 森林里传来各种鸟儿的喧闹声,高耸的悬崖上,悬挂着孤猿哀号。 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倚门远望。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首联写夕阳西下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意境、情感等。“停舟当薄暮,古寺报昏钟”,停舟在傍晚的暮色中,古寺传来了报时的暮钟声。诗人停舟于暮色苍茫之中,耳边响起古寺报时的钟声,这情景使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茅店斜临水,柴门半倚松。”茅店傍水而建,半倚着松树。茅舍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旁是一棵大树
诗句解读与分析 第一句:“乡泪正纷纷,猿声到处闻。” - 注释:家乡的泪水在不停地流淌,四处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思乡之情。猿猴的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而眼泪则是悲伤和无奈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形象地传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句:“孤峰遥耸翠,怪石自成文。” - 注释: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山色如同绿色的翡翠一样美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 “剑津夜泛”:剑津,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比喻,代表着一种精神或志向。夜泛,即夜行,表示诗人在夜晚进行的活动。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感觉。 - “夕翠飞丹壑,葱茏色不分”:夕翠,即夕阳下的翠绿
【注释】 送:赠别。陈平夫归六溪:陈平夫,人名。六溪,地名。 潮生野渡喧:水涨时,渡口发出阵阵声响。 离心数行雁:离别时,无数大雁南飞。 愁思一声猿:思念故乡的猿声让人心烦。 月暗迷前浦:月光昏暗,看不清前方渡口。 林疏见远村:树林稀疏,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 灯影里,相忆倍销魂:在灯影下,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陈平夫返回家园之作。首联写诗人送别陈平夫出城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二月晦日送人之安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诗句注释: 1. 驱车万里向蛮天:驱赶着车子行走万里,向着南方的蛮荒之地。"蛮天"指的是南方的异域或不毛之地。 2. 人去春归总可怜:离别的人已经离去,而春天也即将结束,一切都显得那么令人哀伤。 3. 同是别离君更速:既然我们都要面临离别,那为何你不早一些离开?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送别之人或被送者。 4.
【注释】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即月末。 杜宇(mù yǔ):杜鹃鸟的古名。相传其声凄苦,常在春末夏初鸣叫。 日落:夕阳。 海涯:海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语言朴实,却能表达出离别时深深的眷恋和关切。诗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接着又用“长途征马踏残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然而,这并没有使读者感到悲伤,反而更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因为诗人知道,春天虽然已经过去
送别诗 古风长韵,边塞情怀 黄尘漠漠暗征衣,杨柳青青折渐稀。 试问玉门关外路,几人西去几人归。 注释: - 黄尘漠漠:形容沙漠的灰尘弥漫,遮蔽了视线。 - 暗征衣:指出征的士兵穿着的迷彩服,颜色深暗,不易被敌人发现。 - 杨柳青青:春天时,杨柳嫩绿欲滴,生机盎然的景象。 - 折渐稀:杨柳逐渐凋零,变得稀少。 - 试问:试探性地问。 - 玉门关外路:指的是通往西域的关口,即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地区
金谷园 金谷园是明代徐熥的一首著名诗作,通过细腻描绘金谷园的场景和佳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逝去美人的哀悼与哀愁。 诗句原文及翻译: 1. 闻说佳人此坠楼:“闻说佳人此坠楼”,这句描绘了佳人不幸坠楼的情景,让人联想到她的悲惨命运。 2. 青山长在水长流:“青山长在水长流”,这句既描述了自然景色的恒久不变,同时也隐喻了人事的无常和变迁。 3. 明珠已与珊瑚碎:“明珠已与珊瑚碎”
青冢(墓地) 误杀婵娟是画图,千年孤冢长蘼芜。 春风似亦怜芳质,不遣穷阴草色枯。 注释: 青冢:墓地,代指坟墓。婵娟:美女。画图中的美人被误杀。 千年孤冢:指已死去千年的坟墓。 蘼芜:一种植物,其花可入药。这里用来比喻墓中之人。 春风似亦怜芳质:春风似乎也怜惜这芳美之质(墓中人)。 芳质:美好的质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已经逝去的女子的哀悼之情。诗中提到“误杀婵娟是画图”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它通过对唐代才女薛宝钗墓前香魂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位才女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春雨春风粉黛销,谁怜黄土葬妖娇。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春天的微风中,细雨纷纷地落下,使得薛宝钗的脸上的脂粉都化开了,就像被春风吹散了一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薛宝钗的美貌和气质。然而,这样的美丽却换来了黄土的埋葬,真是可惜啊! 墓门幸与诸陵近,夜夜香魂不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