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骝嘶向月明间,漏尽铜龙尚未还。
何处凤笙声袅袅,松棚高结舞鳌山。

【注释】

  1. 闽山庙:位于今福建省福清市,是供奉闽越王的神庙。
  2. 赛灵神:即赛海会,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间宗教仪式。
  3. 水陆珍羞:指供品中的鱼、肉、果等。
  4. 案陈:桌上陈列。
  5. 最爱鲜红盘上果荔枝如锦色犹新:形容盘中的荔枝色泽鲜艳,红得如锦绣一样。
  6. 紫骝(qiú):马名,这里指骏马。
  7. 嘶向月明间:在月光下长鸣。
  8. 铜龙:铜制乐器,古代用于演奏音乐。
  9. 何处凤笙声袅袅:不知哪里传来的笙声轻轻飘来。
  10. 松棚高结舞鳌山:搭建起高大的松木帐篷,仿佛在舞动的巨鳌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庙里观看赛灵神的场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节日庆典的热闹气氛。

开头两句“闽山庙里赛灵神水陆珍羞满案陈最爱鲜红盘上果荔枝如锦色犹新”,直接点明了地点——闽山庙,以及正在进行的活动——赛灵神。诗人用“最爱鲜红盘上果”来形容盘中的荔枝色泽鲜艳,红得如锦绣一般,让人垂涎欲滴。同时,“水陆珍羞”则暗示了供品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美味佳肴。这两句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中间两句“紫骝嘶向月明间,漏尽铜龙尚未还。”通过描写马匹在月下的长鸣和钟声未绝的情景,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氛围。马匹的长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钟声未绝又似乎暗示着某种即将到来的变化。这里的紫骝可能是指骏马或其他类似的动物,象征着力量和速度。而“月明间”则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最后两句“何处凤笙声袅袅,松棚高结舞鳌山。”则转向了声音和视觉的描绘。这里提到了“何处凤笙声袅袅”,可能是在询问或寻找远处传来的声音的来源。而“松棚高结舞鳌山”则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高大的松木帐篷如同舞动的巨鳌,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舞鳌山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节日庆典中的各种活动和表演。

整首诗以赛灵神为主题,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元素,展现了闽南地区的传统节日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听觉等感官元素,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如“紫骝”、“凤笙”、“松棚”、“鳌山”等,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