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枝头说是非,性灵虽巧已忘机。
梦魂只傍垂杨宿,未可轻从济水飞。

【注释】:不向枝头说是非:不向树枝上说是非、好坏话。性灵:性情灵巧。已忘机:忘记了一切机巧。梦魂:梦中的灵魂。济水:古时黄河下游的济水,今名济渎,又名利涉,在山东阳谷县东南。这里泛指河流。

译文:不向树枝上说是非,本性灵巧却忘了一切机巧。梦中的灵魂只傍垂杨宿,不可轻易随济水飞去。

赏析:诗人通过咏物寄寓情怀,借画鹊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以“不向枝头说是非”起首,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用笔含蓄委婉,既写鹊鸟的本性,又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性灵虽巧已忘机”一句,进一步揭示其高洁的品性,突出了诗中“梦魂只傍垂杨宿”一句。鹊鸟栖于柳树,与垂杨柳树相伴相依,而诗人则以鹊自喻,表达了自己要像那鹊一样,在垂杨柳下栖息,不受世俗污染,保持高洁品格的志向。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未可轻从济水飞”,是诗人对前文的总结,也是诗人的自勉之语。意思是说,我还没有能力像济水那样顺流而下,所以不能随便飞走。

此诗语言平易,意境幽远,寓意丰富,是一首很有韵味的小诗。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至宋淳祐元年(1241)之间。当时作者正担任太学博士,兼国史编修官。这期间,他多次上书皇帝,陈述时政弊端及政治改革意见,但均遭到朝廷的拒绝。因而心情抑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