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编寥落千秋事,野客停舟问隐居。
烟月高名兴汉后,风云远略避秦馀。
赤松仙子依丹室,黄石山精护素书。
岁晚圮桥风物改,泥中履迹近何如。
【注】黄石公,即汉初的张良,传说他隐居在黄石山。
尘编:指尘世中的编书工作,这里借喻为官宦生涯。
烟月:指云雾缭绕、月色朦胧的景象。兴汉后:兴起于汉末,指东汉光武中兴。避秦馀:指避开秦朝残余势力的祸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住在昆仑山的玉京,据说是黄帝时人。
黄石山精:传说黄石公曾炼丹于此山,故有黄石山精之说。素书:指道家的经典《老子》一书。岁晚:年老的时候。圮桥:破败的桥梁。泥中履迹:泥泞中留下的痕迹,比喻历史遗迹被埋没,无法辨认。
【赏析】:此诗首联“尘编寥落千秋事,野客停舟问隐居”。诗人以“尘编”自比,表明自己已经厌倦了纷繁的仕途生活;而“野客停舟问隐居”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颔联“烟月高名兴汉后,风云远略避秦馀”。“烟月”指代自然风光,“高名”则是指自己的名声。这里的“兴汉后”和“避秦馀”分别暗示了诗人对于汉朝和秦朝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态度。颈联“赤松仙子依丹室,黄石山精护素书”。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依偎在丹室之中,黄石公(传说中隐居的人)守护着《老子》这部道家经典。尾联“岁晚圮桥风物改,泥中履迹近何如”。“岁晚”指的是晚年或者老年时期,“圮桥”则是指破旧的桥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遗迹被遗忘的担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