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之北黄河流,昔时禹迹今成邱。
荒碑苔藓不辨色,古水蛟龙犹有湫。
野人千载见清浅,海宇万里无戈矛。
明当作颂献天子,高镌宝册垂鸿猷。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萧关之北黄河流,昔时禹迹今成邱”
  • 注释:萧关是古代的一个关口,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在这里流经,留下了昔日大禹治水的痕迹,如今已变成一片平原或丘陵。
  • 赏析:此句描绘了黄河在萧关以北的一段景象,大禹治水的功绩被岁月遗忘,仅留下这片曾经的战场。
  1. “荒碑苔藓不辨色,古水蛟龙犹有湫”
  • 注释:荒碑指的是因年代久远而风化、无人问津的石碑。苔藓覆盖了石碑的表面,使得上面的文字难以辨认。古水流经的地方,仍然能感觉到那种神秘的气息,仿佛仍有蛟龙盘踞其中。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荒碑和古水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以及历史遗迹依然存留的奇异氛围。
  1. “野人千载见清浅,海宇万里无戈矛”
  • 注释:这里的“野人”可能是指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民,他们见证了这片土地千年来的变化。海宇万里表示辽阔的地域,没有战争和争斗。
  • 赏析:通过对比历史的变迁和当下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赞美和向往。
  1. “明当作颂献天子,高镌宝册垂鸿猷”
  • 注释:诗人计划将这首诗献给天子,希望能够受到赏识并被刻在宝册上流传后世。
  • 赏析:“颂献天子”意味着诗歌是对最高统治者的献礼,体现了诗歌的政治意义。而“高镌宝册垂鸿猷”则强调了诗歌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如同鸿鹄之志,高飞远翔。

译文:

古河

在萧关之北,黄河静静流淌,昔日大禹治理河流的地方如今已成平原或丘陵。

那些荒废的碑文已经长满了青苔,难以辨认其内容。古水流经的地方似乎还有蛟龙盘踞,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远离尘嚣的乡村居民见证了这片土地千年来的变迁,尽管世界广阔但这里从未有过战乱。

诗人打算将这首诗献给天子,希望能够被高高镌刻在宝册上,让这首诗的佳作得以流传于世。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碑文、古水等自然与历史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和平时代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政治献词的崇高追求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