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东林信杖藜,远公门对石桥西。
长松月落猿声歇,赢得青山似虎溪。

注释:

曾记东林信杖藜,远公门对石桥西。

长松月落猿声歇,赢得青山似虎溪。

杂画十首

曾记东林信杖藜,远公门对石桥西。

远公,即慧远禅师,为晋末僧人,隐居庐山东林寺,自号远公和尚。石桥,指庐山的石涧桥。这两句意思是:记得当年曾在东林寺里,手拄着藜杖步行,远公和尚的门就对着石桥。

长松月落猿声歇,赢得青山似虎溪。

长松,指的是庐山上生长的古松。“猿声”是形容猿猴的叫唤声,这里用来渲染一种静夜的氛围。这两句意思是:长松之下,月亮落下了,猿猴的叫声也渐渐停歇了,我因此赢得了如虎溪一般的青山胜景。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山间幽寂、清幽的自然风景图。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曾记东林信杖藜”,通过回忆往昔在庐山东林寺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东林寺的怀念之情。而“远公门对石桥西”,则巧妙地运用了地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石桥西”这一位置也暗示了诗人当时所处的位置,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诗人的距离。

第二句“长松月落猿声歇”,则通过描绘庐山上的古松、明月以及猿猴的叫声,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其中,“长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月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猿声歇”则传达出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最后一句“赢得青山似虎溪”,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用“赢得”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陶醉之情。同时,“青山似虎溪”这一比喻更是将庐山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