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峙海门,乃宋沉国所。
双龙如九渊,义士赴疆虏。
妻子驱先沦,焚香亦何补。
我来吊忠魂,但见浪花舞。
底用玺发光,凄其为怀古。

【注释】

崖山:位于今广东省珠江口外,是南宋末年的灭亡之地。峙海门:指崖门。崖门是广东虎门的别称。

双龙:指两龙。九渊:深渊。义士:忠臣烈士。赴疆虏:奔赴敌国。妻子驱先沦:妻子被俘虏或牺牲。

焚香:祭奠。亦何补:有什么用处?底用:何必要。玺发光:指帝王的印信,即皇帝的象征。

凄其为怀古:悲悼过去的历史。

【赏析】

《崖山有感》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历史场景,抒发了对国家灭亡和民族遭受侵略者的蹂躏而产生的悲痛心情。全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与哀痛之情。

首句“崖山峙海门”,描写了南宋灭亡时,崖山成为海门的景象,展现了国家的沉沦和人民的苦难。“乃宋沉国所”表明这是南宋灭亡的地方,也是国家覆灭的象征。

次句“双龙如九渊,义士赴疆虏”,描述了双龙在深渊中游动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义士们奔赴疆土、抗击敌人的壮志豪情。这里,双龙象征着英勇的义士们,他们在深渊中奋力前行,为国家的复兴而奋斗。

第三句“妻子驱先沦”,描绘了妻子被迫离开的情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妻子”是指忠诚于国家的将领或士兵的妻子,她们被迫离开丈夫,为国家的灭亡感到悲痛。

第四句“焚香亦何补”,表示祭祀和祈祷并不能解决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感。这里的“焚香”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祭祀活动中焚烧香炉,祈求神灵保佑和祈福的行为。然而,对于已经发生的国家危机和民族灾难,这样的祭祀和祈祷是无法弥补的。

第五句“我来吊忠魂”,表达了作者来此地吊唁忠臣烈士的情怀。这里的“忠魂”指的是为国家牺牲的忠臣烈士们的灵魂,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献身。

第六句“但见浪花舞”,描写了眼前的景象,浪花在水面上翻滚,如同舞动一般。这里,浪花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它们在风雨中舞动,预示着国家的前途将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尾句“底用玺发光”,表达了作者对皇帝象征的感慨。这里的“玺”指的是皇帝的印章,代表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而“底用”则表示不需要、无意义的意思。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于皇帝权力的象征意义的怀疑和反思,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而不是依赖于皇权的象征。

尾句“凄其为怀古”则是作者对历史的感慨。这里的“怀古”指的是怀念历史、思考未来的意思。作者通过感叹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