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在陂泽,立志恒不群。
独鹤唳九皋,音响常远闻。
令器逢盛时,岂将久湮沦。
无为秉孤节,甘与巢许邻。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联写鸿鹄与鹤的境遇不同,但各有高洁之志;后两联则借鸿鹄、孤鹤自况,表达出自己对仕宦生涯的态度。全诗语言平实,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鸿鹄在低洼的池塘边栖息,它的志向永远不为同类所同化;只有孤独的鹤鸣叫在九皋之上,声音常能远远传扬。

优秀的器物遇到盛世,怎么会长期湮没沦没呢?我不愿做秉笔直书的史官,甘愿和巢父、许由一样隐居山林。

注释:

(1)鸿鹄:指天鹅。陂泽:池沼水塘。

(2)唳(lì):鹤叫声。九皋(gāo):九山冈,即九皋山,在今河南封丘西北。

(3)令器:美好的器物。盛时:盛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鸿鹄、孤鹤为喻,来表达自己对仕宦生涯的态度,抒发了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怀。

首句“鸿鹄在陂泽”,写鸿鹄栖息在低洼的池塘边,这正暗喻诗人的抱负。鸿鹄本应飞得高远,却栖于低洼池塘,其志趣与鸿鹄自然有所不同,但这正是诗人的写照。

颔联“独鹤唳九皋,音响常远闻”中,诗人把孤鹤鸣叫在九皋的情景作为比喻的对象,进一步写鸿鹄的高洁之志。鸿鹄与孤鹤都是高洁之物,然而它们的处境却是不同的。鸿鹄居高临下,俯视着下面的一池清水,显得更为高贵;而孤鹤只能独自唳叫,声传九皋之外,不能与鸿鹄相比,这就更加显示出它孤高的性格。

颈联“令器逢盛时,岂将久湮沦”中,诗人把鸿鹄的境遇比作良材遇上了盛世,从而表明自己的志向。诗人说鸿鹄有如此高洁的志向,又怎么能够长久埋没在泥沼之中呢?

尾联“无为秉孤节,甘与巢许邻”,诗人用巢父、许由这两位隐士来表示自己的决心。巢父、许由都是尧舜时代的贤士,他们不愿做卿相,甘愿过隐士生活,因此被后人称颂。诗人说自己甘愿像他们一样过着隐士生活,也就表明了自己决心弃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诗以鸿鹄、孤鹤为喻,来表达诗人对仕宦生涯的态度。鸿鹄有高洁之志,但处境不佳,所以诗人才发出了“岂将久湮沦”的感慨。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如鸿鹄一般高洁,但又不愿像孤鹤那样独自在九皋之外唳叫,而是愿意像巢父、许由一样隐居山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