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城居困尘土,十年不到青山坞。
扁舟夜梦泛沧浪,鼓枻扬舲逐渔父。
江岸沿洄落日低,寻源直上武陵溪。
逶迤绿水春将晚,烂熳桃花路欲迷。
欲迷忽得青山口,仿佛微香露林薮。
溪流已尽复潜通,石洞斜穿不知久。
地廓川平景旷然,还疑别是一重天。
迢遥山径莓苔雨,缥缈人间桑柘烟。
遥观但见攒林木,近入茅茨始成簇。
居人不改故衣冠,井里犹存旧风俗。
风俗依依世上人,皆言来此避强秦。
初期暂隐还乡邑,遂尔高居隔世尘。
儿孙长大供衣食,男事耕耘女蚕绩。
春至桑麻雨露深,岁寒松柏星霜易。
东皋北陇恣锄犁,戴胜飞飞布谷啼。
傍舍雨晴云外牧,饷田日晏草中归。
归来路暗山光灭,妇女缫车声未歇。
舴艋仍教稚子撑,渔罾更换溪童结。
往来墟落只逍遥,无复州司下叫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描绘了他在桃源图前的情景和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我昔城居困尘土,十年不到青山坞”,描述了作者过去在城市中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十年未曾踏足青山坞的情形。这里的“城居”指的是贾岛在长安的生活状态,而“青山坞”则是指他向往的自然之地。

接下来的四句“扁舟夜梦泛沧浪,鼓枻扬舲逐渔父。江岸沿洄落日低,寻源直上武陵溪。”则是对作者夜晚泛舟的场景进行了描述。他乘坐小船,夜游江水,仿佛与渔民为伴,沿着江岸寻找源头,直到到达武陵溪。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沧浪”则是指江水。

接下来的六句“逶迤绿水春将晚,烂熳桃花路欲迷。欲迷忽得青山口,仿佛微香露林薮。”则是对作者所见景色的描写。他沿着蜿蜒的绿水前行,看到满地的桃花,仿佛迷失了方向,但突然之间又发现了青山口,闻到了微香。这里的“逶迤”指的是曲折蜿蜒,“烂熳”则是指繁花似锦。

接下来的四句“溪流已尽复潜通,石洞斜穿不知久。地廓川平景旷然,还疑别是一重天。”则是对作者所处环境的描述。溪流已经走到了尽头,却又暗藏通道,石洞斜穿于大地之间,让人感到开阔无垠,仿佛置身于一个不同的世界。这里的“地廓川平”指的是大地广阔,河流平缓,“景旷然”则是指景色开阔。

接下来六句“迢遥山径莓苔雨,缥缈人间桑柘烟。遥观但见攒林木,近入茅茨始成簇。居人不改故衣冠,井里犹存旧风俗。风俗依依世上人,皆言来此避强秦。”则是对作者所在村庄景象的描绘。山路遥远,莓苔覆盖着雨水,远处可见茂密的树木。进入村庄后,人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服饰和风俗,这让人们相信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桑柘烟”指的是桑树和柘树被烟雾笼罩的景象。

接下来的四句“风俗依依世上人,皆言来此避强秦。初期暂隐还乡邑,遂尔高居隔世尘。”则是对村中人们的生活的描绘。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过着简朴的生活,许多人都声称来这里是为了躲避强大的秦国。作者在这里隐居,远离了尘世的纷争。这里的“初期暂隐”指的是最初来到这里时暂时隐居,“遂尔高居”则是指最终选择在这里长期居住。

接下来的六句“儿孙长大供衣食,男事耕耘女蚕绩。春至桑麻雨露深,岁寒松柏星霜易。东皋北陇恣锄犁,戴胜飞飞布谷啼。”则是对村中人们生活场景的描绘。孩子们长大后负责耕种和纺织工作,春天的时候,村民们会在田间辛勤劳作,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在山上放牧。这里的“东皋北陇”指的是村庄周围的田地,“戴胜飞飞”指的是鸟类的鸣叫声。

接下来的六句“傍舍雨晴云外牧,饷田日晏草中归。妇女缫车声未歇。舴艋仍教稚子撑,渔罾更换溪童结。”则是对村中人们的生活细节的描述。有时村民们会去山上放牧,有时候则会在雨后的晴天在云彩之外放牧。当太阳西下的时候,妇女们仍在忙碌地缫丝。这里的“妇姑”指的是妇女和老人,“缲车”指的是缫丝的工具。而“舴艋”则是一种小船,“渔罾”则是指捕鱼用的网。这些细节描绘了村民日常生活的繁忙和有序。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画卷。同时,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形象也富有生动性和鲜明性,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