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东风生晓寒,长陵高处望长安。
丘墟散落人才尽,冈陇分崩王气残。
岁祀几朝修典制,月游无庙着衣冠。
山河百战谁能主,却属渔翁一钓竿。
【注释】
长陵:汉宣帝的陵墓。晓望:清晨远望。
丘墟:山冈。才人:指有才能的人。王气:指帝王之气。
岁时:指祭祀之礼。典制:指典章制度。月游:月夜漫游。渔翁:指姜太公,曾钓于渭水,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从长安到长陵,登高望远,目睹了长安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首联“马上东风生晓寒”,描绘了一幅春日长安城郊的图画:清晨,东风轻拂,带来丝丝寒意,诗人正骑马在长安城外的大道上前行。这里,“东风”既是实景写照,又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感受;“生晓寒”既表明了时令,又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颔联“丘墟散落人才尽,冈陇分崩王气残”,则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诗人将长安比作一个已经失去生机、人才凋零的地方,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气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散。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又暗示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和不满。
颈联“岁祀几朝修典制,月游无庙著衣冠”,则进一步揭示了长安城的衰落原因。诗人指出,尽管朝廷年年举行祭祖活动,但人们却已经忘却了祖先的业绩;即使有人在月夜里游荡,也无法在庙宇中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腐化堕落的愤慨之情,又暗示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无奈。
尾联“山河百战谁能主,却属渔翁一钓竿”,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人指出,尽管山河已经历经百战,但最终谁能掌握命运呢?只有那位渔翁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这里的“百战”既指国家的战争,也比喻人生的种种磨难;“主”字则强调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兴衰变迁、现实政治的腐败堕落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与思考。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