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太守老樗庵,橘圃投闲只自甘。
门户背通深巷北,溪山横绝小楼南。
春风鸟迹分花径,晴日蛛丝罥药篮。
一月不闻城府事,晚凉随处倚清酣。
注释:
滁州太守老樗庵,橘圃投闲只自甘。
门庭背通深巷北,溪山横绝小楼南。
春风鸟迹分花径,晴日蛛丝罥药篮。
一月不闻城府事,晚凉随处倚清酣。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全诗以“题周樗庵隐居”为题,通过对周樗庵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心境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首联“滁州太守老樗庵,橘圃投闲只自甘。”描绘了周樗庵这位滁州太守,年岁已高,却选择在橘园中度过闲暇时光,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里的“自甘”一词,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颔联“门户背通深巷北,溪山横绝小楼南。”通过描绘周樗庵的门庭背通深巷,溪山横绝小楼的景致,展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门庭背通深巷”,形象地描绘了他隐居生活的空间布局;而“溪山横绝小楼南”,则生动地描绘了他与自然景观的亲密接触。
颈联“春风鸟迹分花径,晴日蛛丝罥药篮。”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春风轻拂,鸟影翩翩,仿佛是大自然为他铺设的一条花径。而在晴天,蜘蛛网上的细丝则如同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将药篮悬挂其中。这里的“分花径”、“罥药篮”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出了他与自然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尾联“一月不闻城府事,晚凉随处倚清酣。”则表达了他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他不再被城市的繁杂事务所困扰,而是选择在晚风中倚靠在清静的地方,沉浸在美好的夜晚之中。这里的“不闻城府事”,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超然物外;而“倚清酣”,则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周樗庵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周樗庵的生活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与自然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周樗庵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