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清遐翁,栖迟慕盘谷。
翛然桐叶侧,悠哉石鱼麓。
绮疏延白云,迥溪泛朱旭。
冥观隘蓬瀛,幽期托松菊。
日与文元公,微言吐清馥。
高风邈难追,百载有遗躅。
琴书信可娱,耕钓聊自足。
故扁重揭之,馀芳愿私淑。
出处固靡常,持身谅金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鉴赏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把握其情感,最后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 “昔者清遐翁,栖迟慕盘谷”,此句是诗人对“清”的向往,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的志向.
- “翛然桐叶侧,悠哉石鱼麓”,此二句描写了盘谷中的美景,“缥缈孤云树色分”,“悠然心远,此怀古道”。诗人通过观察,发现了盘谷的美妙景色,并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道理:“冥观隘蓬瀛,幽期托松菊.”这两句写出了盘谷中人隐士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他们的高洁品质.“冥观隘蓬瀛,幽期托松菊”与首句中的“盘谷”遥相呼应.
- “日与文元公,微言吐清馥.”诗人在盘谷中生活,每天都能听到文元的教诲,他感到十分欣慰。这里既写景又写情,将文元比喻为“清馥”的“微言”.
- “高风邈难追,百载有遗躅.”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德难以追赶古人,但自己依然坚守道德准则,努力做到不愧于时代.“高风”即高尚的品格,“邈难追”指难以企及,“遗躅”指前人的典范.
- 最后两句“琴书信可娱,耕钓聊自足.故扁重揭之,馀芳愿私淑.”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琴书和耕钓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并表示自己愿意向人们传授这种美好的品德.
【答案】
译文:昔日清雅闲适的老者,栖息盘谷,羡慕其中.潇洒地站在桐树旁边,悠闲地坐在岩石上.用绮丽的帘子遮挡白云,让清澈的溪流泛着红色的旭光.在狭小的空间里观看天地间的景象,把隐居当作一种乐趣.每日与文元公交往,听他说一些高深的道理.高尚的道德风范很难企及,百年之后仍然值得效法.弹奏乐器可以带来快乐,垂钓可以满足自己的心愿.所以把这块匾额挂在门楣上,希望它能给后来的人留下美好影响.出处不定,但持身要像金玉一样坚定.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盘谷中的美景,并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对于道德规范的坚守和传承之意.
首联“昔者清遐翁,栖迟慕盘谷”,诗人通过对盘谷的描写,表现出对清静淡泊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清遐”二字点出盘谷的意境,“栖迟”二字写出诗人在此居住的时间之长,表达了自己对盘谷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含自己远离尘世喧嚣、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
颔联“翛然桐叶侧,悠哉石鱼麓”,诗人进一步具体描绘了盘谷中的美景,使盘谷的意境更为鲜明.“翛然”二字形容诗人在盘谷中的心境,“悠哉”二字则表现出盘谷中的宁静之美.“桐叶侧”“石鱼麓”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盘谷中的风景,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颈联“绮疏延白云,迥溪泛朱旭”,诗人通过观察发现盘谷中美丽的景色,并从中发现人生道理,表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情怀和豁达的人生境界.“绮疏”指的是盘谷中的花草树木,“逶迤”是指曲折绵延的样子,“延”字写出了花草茂盛、郁郁葱葱的景象,“迥溪泛朱旭”则写出了盘谷中溪水的流淌和晨光的照射,给人以明净清新、自然和谐之感.
尾联“冥观隘蓬瀛,幽期托松菊”,诗人以盘谷中人隐士的生活为例,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品格的崇尚和追求.“冥观隘蓬瀛”指盘谷中的人们能够超然脱俗、心胸开阔、视野开阔,而“幽期托松菊”则指他们能够安享清雅恬淡、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这两句不仅表现了盘谷中人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道德规范的坚持和传承.
这首诗通过对盘谷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对道德规范的坚守和传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