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的诗风格独特,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被誉为“诗鬼”。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杨允铭的书法技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 这句话的意思是:历史上的大篆书是由史籀发明的,但后来经过李斯的变革,变成了小篆。而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只有小篆。
-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 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时间的流逝,许多石头都已经破碎了,剩下的也像飘散的烟雾一样消失了。
-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诅咒楚国的文字与李斯有关,因为李斯在公元前三百年就发明了小篆。
-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 这句话的意思是:李斯可能继承了他祖先的智慧,但因为字体的变化难以追溯其先后。
-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 这句话的意思是:后来的书法家也有篆书的风格,但那些技巧很难流传久远。
-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 这句话的意思是:汉代的书法家们(如张芝、蔡邕等)都是普通人出身,但他们的书法技艺却非常高超,就像皇帝吃下美味的食物一样。曹喜、李潮等人也有着很高的书法造诣。
-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 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徐铉继承前人的成就并不差,但他的书法仍然只能算是平平无奇。
-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 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时代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但要获得美好的名声却是很难的。
-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 这句话的意思是:元朝时期,最有名的书法家是松雪翁和白野,他们都可以与古人相比肩。
-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 这句话的意思是:鄱阳的伯温(即伯温,明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书法家)非常努力地学习书法,钱塘(今浙江杭州)的人也在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 这句话的意思是:四明地区(今浙江省宁波市)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学字也受到了前人的影响。
-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鼎彝(指古代的铜器)都还保存着,杨允铭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学习书法的。
-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 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允铭深深受益于李斯的书法技艺,他的笔锋变得正直有力。
-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 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允铭的书法如同玉石雕刻一般,清澈、圆润、瘦硬、坚硬如玉,每次创作都能留下美好的痕迹。
-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人们都喜欢追求表面的华丽,很少有人真正去寻求古人的智慧和渊源。
-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让书法回归到淳朴的风格,那杨允铭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这首诗通过赞美杨允铭的书法技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李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