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鳞直夺比干志,苦节还同孤竹清。
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
萧条棺外无馀物,冷落灵前有菜羹。
说与傍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节烈女子的赞美和哀悼之情。
首句“苏州府吴县朱良知”,交代了这位女子的籍贯和身份。苏州府是古代苏州地区的行政区划,吴县是苏州府下辖的一个县,朱姓则是该县的一个姓氏。这一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
次句“批鳞直夺比干志”,这里的“披鳞”指的是剖腹取心,是一种古代残酷的处决方式。比干是古代商朝的一位忠臣,因直言进谏被纣王杀害。此处用比干比喻这位女子的忠诚与坚贞。她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向邪恶势力低头。这一句突出了女子的高洁情操。
第三句“苦节还同孤竹清”,孤竹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传说中有一位叫孤竹的国王。这句诗中的“苦节”指的是坚守节操,不屈不挠。这里用孤竹来比喻女子的节操高洁,与孤竹一样清白。这一句强调了女子的高尚品质。
接下来的四句“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描绘了女子去世后的情景。龙和鹤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高贵。这里的“龙隐海天”指女子如同一条神龙一般神秘莫测,而“鹤归华表”则意味着女子如同一只仙鹤一般优雅飘逸。同时,“月三更”点明了时间是在深夜,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不禁对这位女子产生了敬意。
第五句“萧条棺外无馀物,冷落灵前有菜羹”,描述了女子的葬礼场景。棺材外面没有多余的东西,意味着她的葬礼简朴而庄重;而灵前摆放着一碗菜汤,暗示着她生前的生活并不富裕。这两句诗反映了女子生活的艰辛和人们对她的同情。
最后一句“说与傍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表达了作者对此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这里的“傍人”指的是旁人,而“山人”则是作者自称。这句话表明作者对他人的看法持怀疑态度,而自己却亲眼见证了这一切。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女子的深深怀念和对她悲剧命运的惋惜。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节烈女子的描绘,展现了她的高尚品质和坚强意志。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将女子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同时,诗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批鳞”、“苦节”、“鹤归”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既有对女子的赞美之情,也有对其悲剧命运的惋惜之意,表达了诗人对节烈女子的敬仰之情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