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秉节望如山,总宪重来父老欢。
杨绾相唐骄侈格,长孺在汉觐觎寒。
功收治水三旬易,策救饥民十万难。
今日仙輀向琼海,野人酹酒泣江干。

【注释】

  1. 苏州府吴县叶绪昌:吴县,即江苏省苏州市。
  2. 南都秉节望如山:南都,指南京。秉节,执掌节杖,这里指掌管地方行政。望,期待、盼望。
  3. 总宪重来父老欢:总宪,指杨绾。重来,再次到来。父老欢,指父老乡亲们高兴。
  4. 杨绾相唐骄侈格:杨绾,唐代人。相,宰相。唐骄侈格,形容杨绾在唐朝时骄横奢侈的行为。
  5. 长孺在汉觐觎寒:长孺,指董仲舒。在汉,指汉朝。觐觎寒,形容董仲舒在汉朝时期对政治有野心和欲望。
  6. 功收治水三旬易:收,治理。治水,指治理黄河的水患。三旬易,形容治理黄河水患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7. 策救饥民十万难:策,计划、策略。救饥民,指救助饥饿的百姓。十万难,形容救助饥饿百姓的任务十分艰巨。
  8. 今日仙輀向琼海:仙輀,古代的一种车驾或使者的车驾。琼海,指海南岛。
  9. 野人酹酒泣江干:野人,指作者本人。酹酒,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泣江干,指在长江边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南都秉节望如山”开篇,表达了自己在地方上执掌政务时的期待和期望。接着,诗人以“总宪重来父老欢”为过渡,描述了父亲老辈们在自己到来时的喜悦之情。然后,诗人以“杨绾相唐骄侈格”和“长孺在汉觐觎寒”两联,分别批评了杨绾在唐朝时期的骄横与董仲舒在汉朝时期的政治野心。接下来的“功收治水三旬易”和“策救饥民十万难”,诗人以自己的治理能力和决心,表达了对黄河治理和救助百姓的决心和信心。最后,诗人以“今日仙輀向琼海”和“野人酹酒泣江干”两联,表达了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