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雨晴天气好,黄柳叶深含夕曛。
高阁下临平野阔,青山中断大溪分。
树嗟江夏桓司马,诗忆天台郑广文。
国内风尘犹未息,书生亦欲学从军。
丙申年正月十七日,作者避乱商墓。
今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黄柳叶深,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
高阁下临平原,视野开阔,大江在青翠群山的中断开。
想起江夏桓司马,他的诗让人怀念天台郑广文。
国内战乱尚未平息,书生也想学习从军。
【注释】
- 丙申年:指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 商墓:即商山四皓之墓,位于今陕西商县东南。
- “今朝”两句:言晴天雨晴,阳光照耀下,黄柳叶深绿。夕阳余晖,映照大地,景色宜人。
- “高阁”两句:言登上高阁远眺,只见原野辽阔,大江在青翠的群山中流淌分岔。
- “树嗟”两句:言想到江夏的桓司马和天台的郑广文,他们的诗文让人怀念,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的向往。
- “国内”两句:言国内战乱未息,书生也有志于从军报国,为国家效力。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避乱商山时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战乱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夕曛”、“青山”、“断溪”、“江夏桓司马”、“天台郑广文”等,将自然景色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感。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