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延祐丙辰年,惟子斑衣舞膝前。
上寿百龄尊齿德,一门五世见曾玄。
笋舆春侍花间去,竹马朝迎柳下还。
有子有孙皆孝敬,山南崔氏世称贤。
这首诗是作者在庆祝自己五十一岁生日时所作,内容主要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阙中孚予同年也
“阙中孚”指的是作者的同乡、同窗好友,“予同年也”表示他们是同龄的。阙中孚与作者有深厚的友谊,两人在延祐丙辰年(1317年)相识,成为同窗。他们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作者去世,这种深厚的友谊使得他们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至正丙午五十一岁中孚上有慈母下有曾孙一门五世十月廿又四日适逢初度赋此以庆之
“至正丙午”指的是公元1336年,这是作者五十一岁的生日。作者在这一天写下了这首诗,来庆祝自己的生日并表达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诗中提到的“慈母”是指作者的母亲,而“曾孙”则是指作者的儿子或女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家庭的重视。
同生延祐丙辰年,惟子斑衣舞膝前。
“同生延祐丙辰年”指的是作者和阙中孚在延祐丙辰年(1327年)同时出生。这句话表明两人在同一时间出生,因此他们是同代人。“惟子斑衣舞膝前”则描述了阙中孚小时候的情景。在这里,“斑衣舞”指的是阙中孚小时候的样子,他穿着斑驳的衣服在膝前跳舞。这句话描绘了阙中孚小时候活泼可爱的形象,也展示了他的成长历程。
上寿百龄尊齿德,一门五世见曾玄。
“上寿百龄尊齿德”表示作者祝愿母亲长寿百岁,并且希望她的德行能够得到尊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祝福。而“一门五世见曾玄”则表示作者的家庭中已经有五代人了,其中包含了曾祖、祖父等辈分的人。这句话显示了作者家族的庞大和繁荣。
笋舆春侍花间去,竹马朝迎柳下还。
“笋舆春侍花间去”描述了作者年轻时的生活状态。这里,“笋舆”指的是小车,而“春侍花间去”则意味着春天时,作者会骑着小车在花丛中游玩。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年轻时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而“竹马朝迎柳下还”则描绘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时光。这里,“竹马”指的是一种儿童游戏用的玩具,而“柳下还”则意味着在柳树下玩耍归来的情景。这句话展示了作者童年时的纯真和快乐。
有子有孙皆孝敬,山南崔氏世称贤。
最后两句总结了全文的内容。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成员的期望和祝愿。他希望子孙都能够孝顺,并且为家族争光。而“山南崔氏世称贤”则是对作者家族的一种赞誉,说明作者家族历代都有贤才出现。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家族的骄傲和自豪感。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与阙中孚的友情、对母亲的祝福以及对家庭成员的期望和祝愿,展现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