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洗空碧,银潢澹无波。
怀人起遐想,况兹良夜何。
俯听百虫泣,仰观众星多。
惊乌未遑息,飞鸣择丛柯。
中心百感集,岂谓悲蹉跎。
终羡林居子,躬耕乐太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秋夜忆李白》。下面是逐句解释:

  1. 玉露洗空碧,银潢澹无波。
  • “玉露”指的是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如玉,“洗”在这里意味着滋润或润泽。
  • “空碧”形容天空清澈碧绿,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 “银潢”指的是天河,这里泛指银河。
  • “澹无波”意为没有波澜,显得宁静而深远。
  1. 怀人起遐想,况兹良夜何。
  • “怀人”指的是怀念朋友。
  • “起遐想”表示因思念而产生遐思。
  • “良夜”通常指美好的夜晚。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因想念李白而陷入深深的遐想之中,同时感叹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
  1. 俯听百虫泣,仰观众星多。
  • “俯听”指低头倾听。
  • “百虫”泛指各种昆虫。
  • “泣”在这里形容昆虫的呜咽声。
  • “仰观众星多”指抬头仰望繁星点点。
  • 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和对生命循环的感慨。
  1. 惊乌未遑息,飞鸣择丛柯。
  • “惊乌”是指受到惊吓的鸟。
  • “未遑息”表示鸟儿还未休息或者停止啼叫。
  • “飞鸣择丛柯”意味着鸟儿在空中飞翔时会寻找树丛作为栖息地。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活状态。
  1. 中心百感集,岂谓悲蹉跎。
  • “中心百感集”表示内心充满了各种感触。
  • “岂谓”即岂料、想不到之意。
  • “悲蹉跎”指的是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悲伤。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美好时刻仍不免感到岁月无情,有感伤之情。
  1. 终羡林居子,躬耕乐太和。
  • “林居子”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人。
  • 这里的“躬耕”意指亲自耕种田地。
  • “太和”指天地间的和谐与美好。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之情。

赏析:
《秋夜忆李白》是一首抒发怀旧之情的长诗。诗人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既有对宇宙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王绩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