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旧游时,国内尚承平。
荏苒三十年,繁华变榛荆。
岂无青云士,徇国输忠诚。
却怜偷生者,犬豕加簪缨。
掩卷三太息,青灯照孤檠。
【注释】
谢琼: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书谱》:“昔秦得石鼓,汉得蝌蚪文,魏得《博山》刻石,晋得王羲之《十七帖》,宋得王献之《中秋帖》,齐得萧子云尺牍,梁得韦仲将《蒙娜丽莎帖》,隋得欧阳询《皇甫诞碑》。
米南宫:《晋书·王献之传》载:王献之“字子敬,幼学于父,而工书画,又善尺牍。”
“青云之士”指有才能的人,这里指忠贞不渝的臣子。“输忠诚”指忠于国家。
“偷生者”指苟且偷安者,“犬豕加簪缨”出自《史记·管晏列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有余粮而不知纪;一旦有大故,虽累百乘其长也不及矣!”意为像猪狗一样吃人的饭却不知道收敛,路上有饿死的人也不知道去救济。后来用来比喻贪赃枉法、为非作歹之徒。
“掩卷三太息”,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载:王子敬(王献之)在斋内昼寝,右军与国宝并往看之,入门,都不见献之,但有围棋方局,献之倦,便共坐竟日。国宝后取以与左右,令勿窥,既还,使门者候之,及启门,不见献之。国宝问左右:“昨何以不出?”答云:“无复棋局。”因笑曰:“使人欲见尊(王献之),便封闭此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四句写谢氏家族的兴盛和衰落,后六句写作者对时事的感想。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风格沉郁顿挫。
开头两句“露筋庙书谢琼树所藏米南宫帖后”,是说谢家世代书香,名扬天下,其中谢希深(谢道韫之父)的书法更是名噪一时。这两句是总起。
中间四句写谢家衰微之后。谢道韫的丈夫谢朗,是西晋有名的清谈家、书法家,也是诗人的挚友。谢朗死后,谢道韫生活十分贫苦,但她依然保持着高雅的情趣。她曾写过一篇短文《秋风辞》,其中有“居愁独坐,形影相吊”之类的句子。这首诗就是根据这篇短文写成的。
“俯仰”二句,意思是说:我常常回顾过去,看到国内还处在太平时期;但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现在却已变得荒凉破败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
接下来四句写谢道韫虽然家境贫寒,但仍然保持读书习字的兴趣。她曾经把家中藏书借给友人王献之读,并且帮助王献之整理《急就章》。这两句写出了谢道韫的高尚品格和对知识的追求。
“岂无青云士”三句,意思是说:难道就没有那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他们为了国家的前途,不惜牺牲自己吗?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忠贞不渝的臣子的崇敬之情。
最后四句写作者对苟且偷安者的鄙夷之情。这四句是全诗的感情高潮。
最后两句说:我掩卷沉思,不禁感叹不已。想到当年青灯下的苦读,如今只能独自对着微弱的灯光,真是令人伤心啊!
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