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虫,声簌簌。啮木为粮,穴木为屋。风雨不漂摇,淫淫饱淹育。
兽罹网罗鱼毒食饵,木中之乐那可拟。尔虫慎勿使穴穿,穴穿身露。
集蝼蚁啄木,飞来不贳汝。
【注释】
木有虫:即“无虫”,没有虫子。木,树木。虫,虫子。簌簌:形容树叶沙沙作响。啮( niè ):用牙齿咬断。
木有虫,声簌簌。啮木为粮,穴木为屋。风雨不漂摇,淫淫饱淹育。
兽罹网罗鱼毒食饵,木中之乐那可拟。尔虫慎勿使穴穿,穴穿身露。
集蝼蚁啄木,飞来不贳汝。
【注释】
木有虫:即“无虫”,没有虫子。木,树木。虫,虫子。簌簌:形容树叶沙沙作响。啮( niè ):用牙齿咬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把握,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诗句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枕书篷屋■”,指的是诗人在船舱中,枕着书卷,听着雨声。“卧听雨声秋”,“卧”指躺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逐句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手法及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属于综合考查的题目,考生不仅要关注内容上的对与错,还要关注形式上的格式要求。 首先分析题目中“会合维摩室”中的关键词“会合”和“维摩室”。维摩室是佛教名词
解析: 第一句:“玉树参差障羽幢,旧愁如水漫春江。” - 关键词:玉树、参差、障羽幢、旧愁、水、春江。 -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玉树(可能指的是某种高大而美丽的植物)参差不齐地站立着,仿佛是一把屏障阻挡着前方的障碍。这些树木的参差排列,就像是一种保护,为前方的道路提供了遮蔽。在这片由“玉树”组成的自然屏障下,“旧愁如水”的心境被比喻成春天的江水泛滥一般,不断扩散
首先我们来解析这首诗,然后逐句解读。 诗解: 1. “彼美陈徵士,幽居惬素心。” - “彼美陈徵士”指的是对陈征士的赞美,陈是明代的一位文人,他隐居不仕,生活清贫,但他的诗作却充满了才华和情感,所以此处用“彼美”来形容他的才华和品质。 - “幽居惬素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陈征士的羡慕之情,因为他过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这与诗人自己的追求相吻合。 2. “字临张旭帖,诗咏孟郊吟。” -
忆昨二首(其一) 交友如云海内多,岂因谤讪竟蹉跎。 未思张翰莼鲈帟,俄动田横《薤露》歌。 万卷空留遗一子,千金用尽买双娥。 柳州东畔无情月,还照芙蓉蘸碧波。 注释 1. 交友如云海内多:形容朋友众多,遍布四海。 2. 岂因谤讪竟蹉跎:难道是因为诽谤和讥讽而浪费了时光吗? 3. 未思张翰莼鲈帟:未曾想到张翰离开家乡时的情景。 4. 俄动田横《薤露》歌
诗句:开士金为锡,飞行向日边。 译文:修行者用金作为锡,飞翔向着太阳的方向。 赏析: 1. 开士与锡的关联:在古代宗教或哲学中,“开士”通常指修行高深者,而“锡”在这里指的是金属锡,象征纯洁和纯净。将二者结合,意味着修行者通过金锡的结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净化,如同飞向太阳般明亮和纯净。 2. 飞行与向日:此句中的“飞行”不仅描述了修行者的行为状态
【注】1.季鹰:东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谢安。2.鲁望: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3.自愧犹驰逐:意思是说,我惭愧自己还在追逐世俗的名利,像白鸥那样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诗人对松江的描写和赞美。 首句“三江东海入”,描绘出松江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三江是指松江、钱塘江和长江的三条主要支流,而东海则是指松江流入东海的部分。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宽阔、深远的感觉。 第二句“渺渺际天浮”
《倪云林同集》 云林遁世士,诗酒日陶情。 洒墨写虫篆,放歌挥兕觥。 庭下幽花吐,阶前疏雨晴。 不愁江路永,扶醉出重城。 注释: 1. 云林:指倪云林,唐代诗人,以诗酒陶情自娱,故有此名。 2. 诗酒日陶情:每天饮酒作诗,陶冶性情。 3. 洒墨写虫篆:在宣纸上用墨水书写虫书般的文字。 4. 放歌挥兕觥:放声歌唱,举起酒杯畅饮,兕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此处比喻饮酒。 5. 庭下幽花吐
燕语铜楼淑景移,镜台香冷玉盘螭。 释义:燕子在铜楼上叽叽喳喳地叫着,美丽的景色也随之移动;镜台上的香气已经变得冰冷,而那玉制的盘子上刻着龙。 译文:燕子在铜楼上叽叽喳喳地叫着,美丽的景色也随着它们移动;镜台上的香气已经变得冰冷,而那玉制的盘子上刻画的是龙。 注释:燕(yàn):燕子。铜楼(tóng lóu):铜制的楼阁。淑景:美好的景色。移:变化,转移。镜台(jìng tái)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内容,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来渲染氛围的,是如何通过想象、用典、对仗、叠词等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的,最后指出效果,注意不要只回答出运用了什么手法,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无题 其二 环佩珊珊下汉皋,璚楼风度郁轮袍。琴心寄兴传孤凤,华意留情属小桃
注释: 在玉枕旁放着木制的犀牛床,用桃花枝制成的笙截取了翠绿的方形。 鸟啼声惊扰了梦觉后,凉月下回廊映衬着清光。 赏析: 《凉夜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一个寂静的夜晚,作者在梦中被鸟啼声惊醒,醒来后发现月光洒满了整个回廊的场景。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的夜晚,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注】兰舟:用香木做的船。阿侬:即侬,古时对妻子的称呼。鉴:镜子。 译文: 小船在湖边荡漾,湖中的菱角长得又深又茂密。 我愿把花当作镜,来照你那充满爱意的心。 赏析: 此诗写一位女子在采莲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兰舟荡湖阴,采菱湖水深”写景;“愿持花作鉴,为照阿侬心”抒情。“兰舟”指香木船,以香木做船是唐代的一种风俗,因为传说中香木能避邪,故多用以装饰豪华的游船。“湖阴”即湖之南面
注释: 君心如明洁的太阳,妾心似明亮的月亮。我永远愿接受您的恩宠,只是叹息着月亮有圆有缺。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和担忧。全诗以“杂言”为题,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杂乱无章的感情。 首句“君心如皦日”,用比喻的手法,将“君心”比作“皦日”,即明亮、光明、清白。这样的比喻既突出了“君心”的纯洁无暇,也暗示了女子对“君心”的敬仰和信任。 次句“妾心似明月”
黄鹄曲 黄鹄兮黄鹄,金衣兮鞠裳。衔粟渡海致帝乡,有雏有雏羽翼长。 曾随凤凰集明堂,晓栖上林树,暮下建章宫。俯视燕雀枪榆枋,高飞远举天门翔。 天门翔羽肃肃,吁嗟乎黄鹄。 译文 黄鹄啊黄鹄,身披金色的衣裳,头戴花冠。它嘴里衔着小米渡过大海,到达了远方的故乡。这里还有小黄鹄,它们的羽毛渐渐丰满。 曾经跟随凤凰一起飞翔到明堂,早晨栖息在上林苑的树上,傍晚时又降落在建章宫中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宫廷中春夜宴乐的场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宴会中的欢愉氛围。 第一句“蟠螭喷焰兰釭红”,描述的是宴会现场的装饰,用“蟠螭”来形容灯饰的形状,用“喷焰”形容火焰的壮观,用“兰釭”表示灯具的颜色,用“红”来强调节日的氛围。这一句通过色彩和形态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喜庆而华丽的宴会场景。 第二句“神仙小女乘青龙”,则将宴会的主人描绘成神仙般的人物,他们乘坐着青龙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莺啼曲 - 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场景,莺鸟在啼唱。"曲尘波点杨花雪"形象地描绘了杨花如雪花般纷飞的景象,而"红褪蔷薇众芳歇"则描绘了花朵逐渐凋谢的情景。 2. 晓风寒透越罗裳 - 清晨的寒风吹过,穿透了越地(可能指中国东南地区)的罗衣(一种细薄的丝织品),给人以清冷之感。 3. 离鸾孤舞瑶台月 - “鸾”指凤凰。这里用“离鸾孤舞”比喻离别的人独自在月光下跳舞,表达了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