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戚戚何为,曲肱愧孔尼。
草髡苗败砌,树老落乾枝。
飞鸟衔残字,园丁榻旧碑。
邻斋四五叟,日日染愁髭。

【注释】

“尊经阁偶题”:诗题。尊经阁,宋代建康(今江苏南京)的一所佛寺,因有藏经阁而得名。此诗为作者于宋宁宗庆元二年(西元1196年)所作。

长戚戚何为:终日忧愁、忧伤,不知为何而忧。

曲肱愧孔尼:弯曲着胳膊睡觉,惭愧于孔子(孔丘)当年不倦地工作。

草髡苗败砌:野草枯黄,树苗枯死,堆积在台阶上。

树老落乾枝:树木衰老,干枯,枝叶凋零。

飞鸟衔残字:小鸟衔走了残缺不全的石碑上的字。

园丁榻旧碑:园丁(即园艺工人),用旧石碑垫坐。

邻斋四五叟:隔壁几间房,住着四五个老人。

日日染愁髭:天天愁眉紧锁。

【赏析】

《尊经阁偶题》是诗人晚年隐居金陵时所写,抒发了作者晚年失意、寂寞悲苦的心境。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长戚戚”三字直贯全篇,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慨。次句以孔尼自喻,既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又流露出自己对现实不满的愤激情绪。“曲肱”“愧”二字,写出了作者对孔子当年勤勉治学的景仰之情,同时又流露出自己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无奈。第三句写景,“草”、“秃”等字烘托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使人感到作者孤独、凄凉、无助的情怀。第四句写物,“落”、“乾”等字烘托出一种衰败、凋零的气氛,使人感到作者对世事的失望和绝望。第五句写人,“飞”、“衔”等字描绘了一幅小鸟衔去残碑的情景,使人感到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第六句写景,“园”、“榻”等字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到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安详。第七句写人,“斋”、“叟”等字描绘了一群老人的生活状态,使人感到作者对他们的关爱和怜悯。最后一句写景,“草”和“秃”等字烘托出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使人感到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无奈。同时,诗中的景物也富有象征意义,如“草”、“秃”等字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飞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园丁”、“庵”等字则隐喻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