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长腰米,高撑过顶枝。
闲寻施药地,细剖讼花辞。
雾眼添灯晕,云瓢挂瘿师。
山斋通夜雨,肠断子瞻诗。
【注释】
饱食长腰米:形容山里人吃好,身体也强壮。
高撑过顶枝:比喻山里的树木高大挺拔。
闲寻施药地:在山上寻找治病的草药之地,施药即用药物治病。
细剖讼花辞:详细分析诉讼中的法律条文。讼,官司,诉讼。
雾眼添灯晕:眼睛像雾一样,灯光映出的影子也像雾一样,形容天色昏暗。
云瓢挂瘿师:云瓢指和尚头上戴的葫芦形状帽子,瘿师是指脖子有瘤的人。
山斋通夜雨:山间的书房通宵下雨。斋,书房。
子瞻:苏轼的字。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号东坡居士,因此后人称他为苏东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王以明居所周围环境的赞赏之情。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对各句的解读:
首句“饱食长腰米”,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粮食丰收的景象。这里的“饱食”不仅指食物充足,更暗示了生活的富足和安逸。同时,“长腰米”也暗示了米粒饱满,颗粒圆润,象征着丰收和富饶。这一句既点明了地点(王以明的居所),又表达了对当地生活品质的肯定。
“高撑过顶枝”,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山中的树木高大挺拔,如同撑天之柱一般。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这一描写与上一句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林景象。
第三句“闲寻施药地”,则转入了对药用植物的描述。这里的“施药地”指的是山中的药材生长之地,而“闲寻”则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山中草木的了解。
第四句“细剖讼花辞”,则是对诉讼中法律条文进行深入剖析的情景。在这里,“讼花辞”可以理解为诉讼案件中的法条或法规,而诗人则像医生一样细心地分析其中的条文。这样的描述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也展示了他对法律事务的严谨态度。
第五句“雾眼添灯晕”,描绘了山间天色昏暗,如雾如烟的景象。这里的“雾眼”形象地表现了光线在雾气中的变化,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神秘而富有诗意。而“灯晕”则进一步强调了夜色中的光影变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第六句“云瓢挂瘿师”,则是对和尚头上戴的葫芦形状帽子的生动描绘。这里的“瘿师”是指脖子上有肿瘤的人,而“云瓢”则形容其帽子的形状如同云朵一般飘逸。这个描写虽然看似简单,却巧妙地将人物形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
最后一句“山斋通夜雨”,则是对夜晚山间书房中连绵不断的雨水的描述。这里的“山斋”指的是山中的书房,而“通夜雨”则传达了整夜未停的降雨情况。这样的描写不仅烘托了环境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它也暗含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王以明居所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