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蜡焰残,月色净诸峦。
近水临窗语,和烟带树看。
貌兼杉影瘦,思入井冰寒。
办得一番死,参禅也不难。

《元夕舟中同马元龙夜话》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诗句解读及关键词注释:

  1. 夜深蜡焰残:描绘了夜晚时分,烛光摇曳、渐渐熄灭的情景。”蜡焰”指的是蜡烛燃烧时所发出的微光,”残”意味着即将消逝。
  2. 月色净诸峦:月光洒落在山峦之上,使得群山变得清晰明朗。”净”表示使某物看起来更纯净无瑕。”诸”在这里指“许多”。
  3. 近水临窗语: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坐在窗前低声交谈。”近水”表明地点靠近水域。”临窗”指的是面向窗户。
  4. 和烟带树看:烟雾缭绕,树木隐约可见。”和烟”意味着与雾气混合。”带树看”形容视线随着烟雾移动,似乎能看见树木的轮廓。
  5. 貌兼杉影瘦:形容人的相貌与杉树的影子一样瘦弱。这里使用了一个比喻手法,将人的面容比作杉树的影子。
  6. 思入井冰寒:思绪如井中的冰块一样寒冷。”思”代表心思或思绪。”井冰寒”形容内心的寒冷和孤独。
  7. 办得一番死,参禅也不难:虽然处境艰难,但只要能像参禅修行那样坚定信念,就没有什么困难。这里的”死”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死亡,而是强调要坚定决心面对困境。

译文:

深夜时分,蜡烛的光芒逐渐黯淡,月光洒满了山峦,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明亮清澈。我靠近水边,坐在窗户旁轻声说话,窗外的烟雾弥漫,我能模糊地看到树木的轮廓。我的外貌与杉木的影子相似,显得有些消瘦。我的思绪仿佛进入了井水中冰冷的感觉,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寒冷。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坚定信念,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就像参禅修行一样,那么一切都不算什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元夕之夜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境。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坚持信念,就能找到前行的力量。这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