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衫乌角中,半衲半村民。
蒋药常占日,浇花每刻辰。
涧毛分净侣,瀼水贷西邻。
卒岁学为稼,樊须也小人。

【注释】

柳浪杂咏: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蕉衫:以蕉皮制作的衣料,古代士人常穿。

乌角:黑色牛角,这里泛指牛角。

半衲半村民:指身穿半新半旧的衣服,生活贫困。

蒋药:即“蒋磬”,一种打击乐器。

浇花:指在庭院中浇水、施肥等养护花卉。

涧毛分净侣:涧边的水草被风吹拂得十分洁净。

瀼水:即瀼瀼水,流经四川奉节县的一条江,因水流缓慢而得名。

樊须:一种植物,其茎细长,常用来比喻人身材瘦弱或行为拘谨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景象并带有寓意的小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农民简朴生活方式的欣赏。

首句“蕉衫乌角中”描绘了诗人穿着由蕉叶制成的上衣和黑色牛角制成的帽子的形象;“半衲半村民”则表明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已经能够自食其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农民与士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尊重。

接下来的四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田园生活。“蒋药常占日”意味着蒋磬这种乐器常常陪伴着诗人度过每一个日子;“浇花每刻辰”则说明他在闲暇之余会照顾花草,给它们浇水施肥。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景象。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开始关注更深层次的主题。“涧毛分净侣”中的“涧毛”指的是涧边的水草,它们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为诗人带来了一份清新和宁静。而“瀼水贷西邻”则暗示了诗人在经济上也得到了周边邻居的帮助。

尾联“卒岁学为稼,樊须也小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艰辛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他们简朴生活方式的赞赏。这里的“樊须”是一种植物,它的茎非常细弱,常用来形容人身材瘦弱或者行为谨慎的人。因此,这里的“樊须”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表示诗人虽然生活简朴,但却能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农民们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农民艰辛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了作者对于农民的同情和尊重以及对农民简朴生活方式的赞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