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女紫丝筐,藤花刺路傍。
柳繁风絮乱,波浅水茅香。
老学耕田法,贫添省事方。
头茶与鲜笋,刻日待新尝。
【注释】
①弱女紫丝筐:指清明节时,妇女采摘清明茶的习俗。紫丝筐是盛放茶叶的器皿。②藤花刺路傍:清明时节,路边的野花盛开,像针尖一样扎着行人。③柳繁风絮乱:形容春风中柳枝飘荡,柳絮随风飘舞。④波浅水茅香:水面上浮着一些香草,如菖蒲、艾叶等。⑤老学耕田法:指老年人学习耕种的方法,以保持身体健康。⑥贫添省事方:贫穷的人通过节省开支来维持生活。⑦头茶与鲜笋:清明节时人们会采摘嫩芽制作成茶,称为“头茶”。此外,还有新鲜竹笋可食用。⑧刻日待新尝:约定某日共同品尝新茶和鲜笋。
【赏析】
《清明》一诗写于作者隐居期间的一次清明祭扫活动中。诗人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领略了大自然春光烂漫的美丽景色,更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无限感慨。
首联写清明节采摘茶叶的情景。“弱女”表明采茶的是女性,“紫丝筐”说明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容器;“藤花刺路傍”描绘了路上的野花随风飘扬的景象,“柳繁”则写出了杨柳的繁茂景象。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繁风絮乱”形象地描绘了春风中柳树摇曳生姿的景象,“波浅水茅香”则展现了小河两岸生长着的茅草散发的清香。这两个画面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画卷。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老学耕田法”意味着老年人通过耕种来维持生计,而“贫添省事方”则揭示了贫穷者通过节省开支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智慧。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
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头茶与鲜笋,刻日待新尝”意味着诗人计划在清明节期间一起品尝新鲜的茶和竹笋等美食。这个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生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活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