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雨催兰桂,饥枭啄凤凰。
埋忧觉地小,量恨与天长。
万者难焦泪,千生不化肠。
明当告世主,幽合诅城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百六诗为丘大赋: 这里的“百六”是指农历六月,而“大赋”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类似于现代的长篇叙事诗。这句诗可能是在说,在六月这个月份,他创作了一首长诗。

恶雨催兰桂: “恶雨”指的是恶劣的天气,如暴雨、狂风等。“兰桂”则是指兰花和桂花,这两种花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恶劣的天气使得兰花和桂花受损。

饥枭啄凤凰: “饥枭”指的是饥饿的枭鸟,而“凤凰”则是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这句诗可能是在比喻那些贪婪的人像饥饿的枭鸟一样,想要吃掉那些高贵的凤凰。

埋忧觉地小: “埋忧”指内心的忧虑,“觉地小”则是指感觉不到自己的渺小。这句诗可能是在说,由于内心的忧虑,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太小了。

量恨与天长: “量恨”指的是衡量自己的怨恨有多少,“天长”则是指时间长久。这句诗可能是在说自己的怨恨就像天那么长,永远不会消失。

万者难焦泪,千生不化肠: “万者难焦泪”表示即使有再多的悲伤,也无法使眼泪燃烧起来。“千生不化肠”则是指即使有再多的痛苦,也无法使它化为脓血。这句诗可能是在说,他的痛苦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明当告世主,幽合诅城隍: “明当告世主”表示他将会在天亮时向世人展示他的才华。“幽合诅城隍”则是指他在黑暗中诅咒那些不公正的事情。这句诗可能是在说他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揭露世间的不公。

赏析: 李攀龙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李攀龙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