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床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
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
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押韵规整。
第一句“竹床松涧净无尘”,描绘了虎跑泉旁边竹林中的一座竹床。松涧指的是山间的溪流或瀑布下的溪流,这里指虎跑泉的水源——钱塘江的支流。竹床和松涧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第二句“僧老当知寺亦贫”,“僧”指的是出家人,也就是僧侣,而在这里,它被用来比喻那些寺庙中的僧人。这里的“寺亦贫”是指寺庙的贫穷,可能是因为寺庙的香火不旺,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一些寺庙现状的担忧和感慨。
第三句“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描绘了寺庙中的景象。饥鸟在香积(即供佛前供奉的谷物)中觅食,这暗示了寺庙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仍然坚持修行;落花常足道人薪则表示寺庙中的道人经常有充足的燃料来烧水做饭,生活相对安定。这句诗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赞美。
第四句“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碑头字”是指刻在庙宇石碑上的佛像雕像,而“开山偈”则是指佛教经典中的一段经文,通常由高僧大德所传颂。这里的“护法神”是指守护寺庙的神祇。这句话通过描写碑头的佛像雕像和炉里的灰烬,表达了对寺庙中高僧大德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以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诗人亲自采摘新鲜的茶叶,用清泉冲泡,品味其中的新鲜滋味,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生活和修行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寺庙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