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邻鱼社作新知,才唱杨枝又竹枝。
风打白蘋来夏口,雨深斑竹过湘祠。
不愁入目山无态,只怕磨心景要诗。
唤作朱公些子似,当窗只是欠西施。
【注释】
新:刚刚。庵:小房屋或简陋房屋。舟居:在船上居住。鸥邻:指船边鸥鸟,这里指诗人的朋友。鱼社:泛指水族朋友,这里指与诗人交往的友人。杨枝:佛教中供养僧人的一种物品,用杨木制成,形状像树枝,故称。竹枝:即《竹枝词》,唐时流行的一种歌曲。夏口:长江夏口口,汉阳江边。湘祠:湘江神祠。湘江在湖南省境内。西施:春秋时期美女,以美色著称。
【赏析】
本诗写于诗人初登江上舟居之时。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末一句抒情,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新”字总领全篇。诗人刚刚购置画舫,准备在上面搭起茅屋而居,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趣。“鸥邻鱼社作新知”,是诗人对新居的描绘。鸥鹭为邻,鱼鳖为友,诗人在这里找到了新知,感到十分高兴,因此写下了这首七绝来记叙这件事。“才唱杨枝又竹枝”,是诗人描写自己新居的情景。诗人刚刚登上画舫,就兴致勃勃地唱起了《杨枝词》和《竹枝词》。
“风打白蘋来夏口”,“雨深斑竹过湘祠”。这是诗人对江上风物的描绘。夏口是长江入汉口的地方,这里风浪很大,吹得江面的浮萍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声音;雨水很密,江面上的竹子也显得更加青翠。这些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到十分惬意,他一边欣赏着江景,一边吟诵着《杨枝词》和《竹枝词》。
“不愁入目山无态,只怕磨心景要诗”。“不愁”是说诗人不怕看到山水之美,但怕的是美景在眼前出现后,却难以找到好的诗句来描述它。这句是说虽然眼前美景很多,但如果不能写出好的诗歌来,就会感到很遗憾;如果能够写出好的诗来,那就好了。
“唤作朱公些子似,当窗只是欠西施。”“唤作”,即称呼、称为之意。“朱公”,指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自称“长吉居士”。李贺的名号“长吉”来源于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里借用李贺的典故来表示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之情。“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住在浙江绍兴市。这里用“西施”来比喻自己的诗作。“欠”在这里是缺的意思。意思是说,我的诗作虽然写得好,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努力提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