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堆翠扑几千年,银浦何人也覆船。
龙伯徙来方辟地,蚕丛缘此遂登天。
红霞抺额将军拜,白石横烟幼妇眠。
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玉泉寺

蓝堆翠扑几千年,银浦何人也覆船。

龙伯徙来方辟地,蚕丛缘此遂登天。

红霞抺额将军拜,白石横烟幼妇眠。

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注释:

  1. 玉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历史悠久,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寺庙。
  2. 蓝堆翠扑几千年:形容玉石堆叠成山,翠绿的植被覆盖了千年的时间。
  3. 银浦何人也覆船:比喻寺庙如同一条宽阔的河流,而寺庙中的僧人则如同船上的人,在河中漂泊。
  4. 龙伯徙来方辟地:比喻寺庙如同龙伯(传说中的神兽,力大无穷)一样,能够开辟出一个新的世界。
  5. 蚕丛缘此遂登天:比喻寺庙如同蚕丛(传说中的神鸟,能够飞升到天界)一样,能够使人飞升到天堂。
  6. 红霞抺额将军拜: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如红色的霞光般美丽,仿佛将军在向寺庙致敬。
  7. 白石横烟幼妇眠: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如白色的石碑横卧在烟雾中,仿佛一位年轻的妇人在沉睡。
  8. 闲与故人池上语:形容自己与友人在池边悠闲地交谈。
  9. 摘将仙掌试清泉:形容自己如同神仙一样,尝试着用仙人的手掌去触摸清泉,感受它的清澈和凉爽。赏析:《玉泉寺》一诗描绘了玉泉寺的美丽景致和悠久的历史。首句“蓝堆翠扑几千年”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玉泉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其历史的悠久和自然的美。接着“银浦何人也覆船”表达了诗人对玉泉寺内僧人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就像船只上的乘客,在寺庙的大海上自由地航行。“龙伯徙来方辟地,蚕丛缘此遂登天”进一步描绘了玉泉寺的神奇和宏伟,如同龙伯和蚕丛一样,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对玉泉寺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歌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玉泉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