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滟滟绿条丝,父老争来拜戟支。
门外熊轓攀处子,掌中貂虎弄婴儿。
肝肠似月冰皆彻,惠泽如春草不知。
一片酒香湖上石,摩苔重写洞庭碑。
注释:
江风滟滟绿条丝,父老争来拜戟支。门外熊轓攀处子,掌中貂虎弄婴儿。
肝肠似月冰皆彻,惠泽如春草不知。一片酒香湖上石,摩苔重写洞庭碑。
赏析:
第一句“江风滟滟绿条丝,父老争来拜戟支。”描绘了岳阳的江风吹拂着岸边的柳树,柳枝随风摇曳,仿佛绿色的丝线在水面上飘荡。周围的人们纷纷前来,手持戟杆,向一位老者行礼致敬。这里的“戟支”是指戟的形状,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第二句“门外熊轓攀处子,掌中貂虎弄婴儿。”描写了一个小孩在门前追逐嬉戏的场景。他攀爬在熊背上,玩弄着一只貂皮做成的虎,显得非常开心。这里的“熊轓”是指熊背上攀爬的地方,而“处子”则暗示了孩子天真无邪的性格。
第三句“肝肠似月冰皆彻,惠泽如春草不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太守的深深感激之情。他的恩德如同明月般明亮,让人感到寒冷却无法察觉;他的惠泽如同春天的草地,虽然看不见却无处不在。这里的“冰皆彻”比喻恩德深入人心,无法感知;“惠泽如春草”则形容恩泽如春天的草木,虽不可见却无处不在。
第四句“一片酒香湖上石,摩苔重写洞庭碑。”描绘了湖边的一块石头上洒满了酒香,似乎可以闻到醉人的酒气。这让我想起了重写洞庭湖的铭文,仿佛能感受到那历史的痕迹。这里的“湖上石”是指湖边的一块石头,而“摩苔”则是指石头上的青苔。
整首诗通过对岳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刻画,展现了太守徐滨岳的仁政和恩德。通过描绘岳阳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情感生活,传达出作者对太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