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他银绶去躬耕,半踏乡村半市城。
竹大许年成老友,梅开是度作同庚。
但凭髭发称前辈,转觉聪明畏后生。
紫凤檀槽香拍板,听来都肖水泉声。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律作品,创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值杜甫43岁。诗中描述了诗人与朋友在宴会上的谈话情景,表现了杜甫对人生、友情和诗歌艺术的深刻认识。
抛他银绶去躬耕,半踏乡村半市城。
竹大许年成老友,梅开是度作同庚。
但凭髭发称前辈,转觉聪明畏后生。
紫凤檀槽香拍板,听来都肖水泉声。
注释:
- 抛他银绶:辞去官职,回归田园。
- 躬耕:亲自耕种田地。
- 半踏乡村半市城: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波。
- 竹大许年:竹子已经长大了。
- 梅开:梅花开放。
- 度作:度过。
- 髭发:胡须。
- 前辈:指年龄较大的人。
- 聪明:智慧。
- 紫凤:指乐器名。
- 檀:木名。
- 拍板:敲击乐器。
- 水泉:自然景观。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和心境。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的“抛他银绶去躬耕”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厌倦,以及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半踏乡村半市城”则描绘了他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忙碌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