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习气总难除,万转千番楮墨馀。
入地也应为带草,化虫依旧作蟫鱼。
江南塞北难移性,兄弟妻孥总解书。
一扫云间狂迹去,研光千尺展空虚。
雁字
儒生习气总难除,万转千番楮墨馀。
入地也应为带草,化虫依旧作蟫鱼。
江南塞北难移性,兄弟妻孥总解书。
一扫云间狂迹去,研光千尺展空虚。
注释:儒生(古代读书人的雅称)的习气难以除去,在纸上反复书写后留下的墨迹仿佛还在。即使埋到地下,也像带子一样附着在草上。变成虫子之后,仍然会变成蠹鱼。虽然身处江南还是塞北,但这种习性难以改变。兄弟、妻子和孩子都能识字。扫除云间的狂妄行为,用千尺长的纸研磨出光明,展现内心的空虚。赏析:此诗通过描写雁字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儒生习气难以清除的感慨。雁字在纸上反复书写后留下的墨迹,仿佛还在,即使埋到地下,也像带子一样附着在草上。变成虫子之后,仍然会变成蠹鱼。虽然身处江南还是塞北,但这种习性难以改变。兄弟、妻子和孩子都能识字。这四句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雁字的变迁,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雁字的变化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但同样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变化和无常。雁字的变迁象征着儒生的习气难以消除。雁字在纸上反复书写后留下的墨迹,仿佛还在,这象征着儒生习气的影响仍然存在。即使埋到地下,它也像带子一样附着在草上。这是对雁字变化的进一步描绘,也是对儒生习气的深化刻画。雁字变成虫子后仍然会变为蠹鱼,这象征着儒生习气的影响无法完全消除。雁字的变迁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中,也同样反映在人类社会中。尽管身处江南还是塞北,但这种习性难以改变。这既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兄弟、妻子和孩子都能识字,这表明他们都有学识。这既体现了个人的学识,也反映了家庭的教育背景。最后四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扫除云间的狂妄行为,用千尺长的纸研磨出光明,展现内心的空虚。这既是对自我反省的结果,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