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𨵿避客昼常扃,竹树阴森可一庭。
野雀半衔天女粉,梁尘渐污佛头青。
六时僧礼莲花漏,三教人翻贝叶经。
衣下有珠君识否,寤来如欲曙明星。
【解析】
此诗为题咏禅林景色之作。首联描写禅林的宁静幽雅。“禅𨵿”是佛塔,“避客”即避开世俗之人来此参拜。颔联写禅林的幽雅。“竹树阴森”“天女粉”,写出了禅林的清静;“梁尘渐污”写禅林的繁华,有“人”在禅林中活动的痕迹。颈联写禅林中僧侣的生活。“六时”、“三教”指佛教的六个时段(日、月、夜)和儒、道、释三种宗教。“翻贝叶经”指僧侣们诵读《贝叶经》的情形。尾联写诗人的感受。尾联用“衣下有珠君识否”与“寤来如欲曙明星”两个比喻,将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喻为天上的星星,将僧人的虔诚比作天上的明星,表达了作者对僧人们的崇敬之情。
【答案】
译文:
夏日里和惟学、长舅尊兄一起游览二圣禅林,检阅收藏有述。
禅𨵿寺里避世人喧嚣,竹树荫浓可居一庭。
野雀半衔天女粉,梁尘渐染佛头青。
六时诵经声如漏,三教经文句成星。
衣下有珠君识否,醒来犹如欲曙星。
赏析:
全诗以禅𨵿寺的幽静和僧人生活的清寂为背景,通过诗人的观察,描绘出了一幅夏日僧众在寺庙诵经的图景。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长舅同游禅𨵿寺所见之景。“禅𨵿避客昼常扃”意思是说,禅𨵿寺里躲避世俗之人,白天常常关闭寺门。这一句是说禅𨵿寺的清静。“竹树阴森可一庭”意思是说,竹林树木郁郁葱葱,可以让人在其中居住。这一句写的是禅𨵿寺的幽静。
中间两联写诗人在禅𨵿寺中看到的僧人们诵经的情景:“野雀半衔天女粉,梁尘渐染佛头青。”野雀衔取了天女所化而成的五彩丝线中的一点,而使梁上的灰尘逐渐沾上了佛头的颜色。这两句的意思是:野雀衔取了天女的丝线,梁上的尘埃渐渐沾上了佛头的颜色。这两句话写的是禅𨵿寺的繁华。“六时诵经声如漏”的意思是说,僧人们在早晚课时的念诵声如同计时用的漏壶一样清晰。这一句写的是僧人们的虔诚。“三教人翻贝叶经”的意思是说,僧人们在念诵《贝叶经》时,就像在研究儒家经典、道家经典和佛家的教义一样。这一句写的是僧人们对各种经典的钻研。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于僧人们诵经声音的感受:“衣下有珠君识否?寤来如欲曙明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僧人们的诵经的声音像衣服下的珍珠一样珍贵难寻,我醒来的时候,就像是黎明前的曙光一样明亮。这两句话写的是诗人对于僧人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