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得西崖杉柏成,山中知面不知名。
少时曾学收云法,拟把一囊送我行。

【注释】

(1)西崖:指山中。

(2)“课得”二句:指老僧已把杉柏树教成,但不知他是否认得我。

(3)云法:收云的法术。

(4)拟把:准备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冬在庐山遇一僧人后写的。诗中的“西崖”,当是指庐山东林寺后的西崖上。当时作者与友人曾泛舟至该处,见岩上有古松苍桧,故有《游庐山》诗。此诗即记游庐山时所遇之僧。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前两句写与老僧不期而遇。“知面”句意谓虽知其面,但不知其名。“少时曾学”句意谓早年曾学习收云法。“拟把一囊送我行”,意为准备把一竹囊送给我,以助行装。此乃诗人与僧人的一段小故事。

此诗为酬答之作。诗人与老僧不期而遇,于是便谈起了对山林的喜好。诗人首先说:“山中逢老僧。”这是诗人与老僧的第一次相逢,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却一见如旧。“课得西崖杉柏成”,这是说,你在这里已经教成了杉柏树,可知道吗?我也曾来过这里,而且学过收云法,所以想给你带一竹囊回去。

首两句写诗人与老僧的不期而遇。次两句写两人的相识和相谈。第三句写诗人与老僧相识的原因。最后两句写诗人与老僧的相赠。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清新。从内容看,诗人与老僧不期而遇,因而有了一段对话。从结构看,全诗四句,可分为三段。前两句为第一段,写诗人与老僧的相逢;后两句为第二、第三段,写诗人与老僧的对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