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沧海化红尘,云过沙飞阅世人。
便是圣朝祥瑞物,何须芝草与麒麟。
【注释】:
廿三日,指诗人到蒲圻(今属湖北)的日期。谢中丞,指谢安,曾为晋朝大司马,有“东山高士”之誉。出迎,出来迎接。时年九十二,指谢安当时已是九十岁高龄;鹤发丹容,形容他的白发红颜,仍保持着青春的风采;骑乘真人,即骑乘仙人,指谢安尚能健在。中瑞,古代传说,天上降下祥瑞之物,多指麒麟和芝草,此处泛指吉祥之物。口占二绝,即口头吟咏的两首七绝。纪其盛,即记述他的丰采盛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354年春天赴任荆州刺史途经蒲圻时所作。诗人以“真人”自比,表明了自已的抱负和对时事的关注与思考。
首句“廿三日至蒲圻谢中丞出迎”,写诗人到任的第一天到达蒲圻。谢安是诗人的朋友,他当时已九十岁高龄了。诗人用“出迎”一词来表现谢安对自己非常友好。次句“时年九十二鹤发丹容尚能骑乘真人”,写谢安虽已九十多岁了却精神矍铄,鹤发丹颜,仍能骑着马,像年轻人一样自由自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以及自己的豪迈气概。第三句“便是圣朝祥瑞物,何须芝草与麟经”是全诗的关键。诗人把谢安比作天上降下的祥瑞之物,认为他是圣朝的祥瑞之物,无需其他的东西。这是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赞美,同时也是他对朝廷的不满和批评。
最后一句“口占二绝以纪其盛”,是说诗人口头吟咏的两首七绝来记录他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