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孤云分外清,堕驴归去有无情。
岩中只可避丹诏,那得深岩避死生。

诗名:《希夷避诏岩》

一枕孤云分外清,堕驴归去有无情。
岩中只可避丹诏,那得深岩避死生。

注释:

  • “一枕”:形容睡得很沉,仿佛整个身心都被这一片孤云所包围。
  • “分外清”:这里的“清”不仅仅是指空气的清新,还暗喻心境的清明。
  • “堕驴归去有无情”:诗人自比为“堕驴”,意指迷失了自我,无法自持。
  • “岩中”:这里指的是隐居之所或避难之地。
  • “丹诏”:通常指帝王之命或诏书,这里用来形容高官显贵的身份或使命。
  • “那得”:意为哪里能够做到。
  • “深岩”:深远的山岩,这里用来象征一个隐秘而安全的环境。

赏析:
袁宏道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一枕孤云分外清”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心灵净化与自由。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作者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

“堕驴归去有无情”,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通过使用“无情”一词,强调了诗人超脱物欲、回归本性的态度。

“岩中只可避丹诏”,这里的“丹诏”象征着权力和责任,而“只可避”则表明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真实写照。他意识到在尘世之外寻找避风港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那得深岩避死生”,则是诗人对于生死问题的一种哲学思考。这里的“深岩”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远离,也是精神层面的归宿,意味着一种从纷扰中解脱出来的状态。诗人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表达了他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和对存在本质的探索。

《希夷避诏岩》不仅呈现了袁宏道对隐逸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回归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成为明代诗歌艺术的瑰宝,至今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