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枝郁郁遍三秦,溜雨笼烟不记春。
若论花黄忙举子,已曾忙过九朝人。
诗句解读及注释:
- 华州公署古槐大可四十围,盖二百馀年物也。余题之曰国槐,诗以记之:“华州公署的古槐树直径可达四十余围,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国槐,并写下了这首诗来纪念它。”
- “华州公署”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官府机构,而“古槐”是指该机构的一棵古树。
- “大可四十围”形容这棵古槐树的规模非常大。
- “盖二百馀年物也”表示这棵树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
- “余题之曰国槐”中的“余”指作者自己,表明这是一篇为这棵古槐树所作的诗歌。
- “国槐”是对这棵古槐的美称,象征着国家的荣耀和历史的沉淀。
- 孙枝郁郁遍三秦,溜雨笼烟不记春。:“这棵古槐树枝繁叶茂,遍布整个陕西地区,即使是在雨水和烟雾中也难以察觉春天的踪迹。”
- “孙枝郁郁”描述古槐树茂盛的枝叶。
- “孙”在这里是虚指,意喻这棵古槐像是一个家族一样传承下来。
- “遍三秦”表示古槐树覆盖了整个陕西省的土地。
- “溜雨笼烟不记春”形容即使经历了连绵不绝的雨水和云雾,也仿佛没有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 “不记春”表示对春天的忽略,强调即使在春天来临之际,古槐仍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风貌。
- 若论花黄忙举子,已曾忙过九朝人。:“如果我们谈论到这棵古槐树上盛开的花黄时,那些忙着赶考的学子们就会忙碌起来;他们已经忙碌了九代人。”
- “若论花黄”指的是当人们谈论到开花时节,尤其是金黄色的花朵时,通常会联想到考试的场景。
- “忙举子”中的“举子”是指那些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学子。
- “九朝人”中的“九朝”指的是历史上的九个朝代,暗示着从汉代到清朝的长时间跨度。
- 通过对比古槐树与古代学子的忙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感慨。
译文:
华州公署的古老槐树,其直径足以达到四十余围,已有超过二百年的历史。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国槐”,并写下了这首诗来纪念它。
这棵古槐树枝繁叶茂,遍布整个陕西地区,即使是在雨水和烟雾中也难以察觉春天的踪迹。
当我们谈论到这棵古槐树上盛开的花黄时,那些忙着赶考的学子们会忙碌起来,他们已经忙碌了九代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华州公署古槐树的描述,展现了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古槐树的赞美以及对其背后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对时光荏苒、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