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鄂公坟,石龟与人齐。
冢前方丈土,浇酒渥成泥。
虽知生者乐,无益死者啼。
如彼坟前马,张吻不能嘶。
天地入海劫,志士合鸾栖。
曷为近汤火,为他羊与鸡。
孤山梅处士,事业未曾低。
西陵倡家女,松柏夹广蹊。
红粉是活计,山花足品题。
奚折稣公柳,策马度花堤。
【注】:
- 同方子公:作者好友。
- 鄂公坟:唐鄂王李肃之墓。
- 冢前方丈土:坟墓周围有一块平地。
- 浇酒渥成泥:在坟前洒酒,酒水渗入土地,使土地变硬。
- 生者乐:活着时的快乐。
- 死者啼:死了之后,哭泣声不绝。
- 坟前马:坟墓前的马,这里指坟墓的守护者。
- 志士:有志向的人。
- 合鸾栖:比喻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的人在一起。
- 曷为:为什么。
- 汤火:比喻战乱。
- 羊与鸡:喻指平民百姓。
- 孤山梅处士:作者自号孤山梅处士。
- 西陵倡家女:指西陵的倡家女子。
- 松柏夹广蹊:松柏树环绕着小路。
- 红粉是活计:红颜女子就是她们的职业。
- 山花足品题:山水间的花朵足以供人观赏和吟咏。
- 奚折稣公柳:折断了桧木,即桧木,用来制作祭祀用的器具。
- 策马度花堤:骑马穿过花堤,形容游赏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写友人同方子公在湖上告别,诗人以“望望鄂公坟”,“冢前方丈土”等句描写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又以“虽知生者乐”,抒发了对死者的哀思,“为他羊与鸡”、“孤山梅处士,事业未曾低”等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哀思。最后两句以自然景物的描绘结束全诗,既点明送别之意,又寓含了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时作者正在京城任职。当时作者与同方子公一起在西湖游玩,两人饮酒赏景之际,忽然想起故友鄂王,于是写了这首七律来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墓地的景象、抒发对死者的哀思,以及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