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羁。
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
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
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
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
举头触横柳,乌纱罥高枝。
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
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
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
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
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
不独负花约,兼亦怖天威。
自我入京来,无日不沙飞。
四月双重绵,立夏无春时。
司尹省惟日,愚贱安敢知。
长歌击流水,惊起双鸬鹚。

【注释】

奈花:指柰树花。奈,通“柰”。

苦牵羁:形容旅途劳顿。

姜姬:即姜子牙,周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里借指旅途的艰辛。

飞鞭出重城:指驱车奔驰,离开京城。

修途会封姨:指在漫长的旅途中,遇到了神仙一样的贵人。

砂砾:沙尘暴。

熟马昏路岐:使马变得昏昏沉沉,难以辨认道路。

弥空塞琉璃:漫天飞舞,遮住了天空。

横柳:指杨柳枝随风摇曳。

乌纱:乌纱帽,古代官吏戴的帽子。

仁祠:供奉仁慈之官的庙宇或祠堂。这里是作者自己住的住所。

慰劳:安慰、慰问。

白水泛枪旗:用白色的水洒在地上,形成枪旗状。

目腓心刺讥:形容因旅途劳累而眼花耳鸣,心情郁闷。

罩眠对春姿:比喻春天的景象。

疲人困:形容疲惫不堪。

宽脾:解乏,消除疲劳。

负花约:违背与朋友约定赏花的事。

怖天威:害怕上天降下的惩罚。

司尹:指主管司法的长官或州郡的地方长官。省:察看,巡视。

愚贱:指自己身份低微,地位不高。安敢:怎敢。

长歌击流水:指放声高歌。

鸬鹚:一种水鸟,形似鹅,常栖息在江边。这里借指自己的游伴。

【赏析】

这首七绝,写诗人在四月里出游时途中所遇的种种情景。诗的前八句写旅途中所见之景,后八句写旅途中的遭遇。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开阔深远,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小诗。

开头两句“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羁”,写诗人对柰树花的喜爱之情以及旅途中的辛劳之状。柰树花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春天盛开的花卉,也是唐代贵族妇女喜爱的物品。诗人每日都舍不得离开,但又身不由己地被羁束着。“苦牵羁”三字写出了旅途的辛劳。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四月出游的画面:“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意思是说,经过了半个月漫长的行程,才到达目的地;到了这里,又像当年姜太公辅佐西伯一样垂钓渭水之滨。这两句以姜太公为喻,既表明了自己此次出游的目的,也表达了对自己年事已高的自嘲。“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两句,描写了诗人驾车奔驰的情景和在漫长旅途中遇到神仙一样的人的喜悦心情。“飞鞭”形容车速极快,“修途”则说明路程很长。“会封姨”指的是遇到神仙般的贵人,“会”同“逢”,“封姨”指神女名。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这次出游的期待和兴奋。

中间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出游途中的景色和心情:“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乌纱罥高枝”三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白日恣狂霾”,意谓在狂风暴雨中驰骋;“弥空塞琉璃”则形容天地间灰蒙蒙一片,使人感到迷茫;“乌纱罥高枝”则是说,风力强劲,将帽子刮到树枝上。这些诗句不仅表现了旅途的艰险,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描写自己在旅途中的遭遇:“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这句的意思是每次旅行都要经过艰难的山路,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还要找一个寺庙住下。“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这里的“山僧”应该是当地的僧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提供帮助和庇护。“白水泛枪旗”则是一种祭祀仪式,通过向神灵敬献酒肉等祭品来祈求平安吉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旅途中遇到的善良人们的感激之情。

最后四句,诗人继续描绘旅途的艰难和自己的心境:“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这里所说的“刺讥”可能是指嘲笑或讽刺,也可能是指讥讽他人的行为举止。诗人在旅途中遇到许多僧侣,他们的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讥笑自己的行为举止。“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这句话可能是诗人自问自答,也可能是在感叹没有看到美丽的风景,或者没有欣赏到春天的美景。“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之后,身心俱疲,只能借酒消愁来缓解心中的不快。这两句既是对旅途劳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