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忧国计,髸发飘霜霰。
世事阅飞波,场偶观时变。
辽阳虽左谪,前箸可借便。
昔时风闻者,眼可得而见。
倭奴逼朝鲜,虚费百亿万。
竭尽中国膏,不闻蹶只箭。
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
我兵折大将,腹背两受战。
辟如相扑人,举手先救面。
弃远固不可,失近岂为善。
公宿负奇策,下马可措办。
志士立功名,不在麒麟殿。
卑官如冶场,英椎听锻炼。
奇谋若可展,簿尉何足厌。
胸臆不得行,三公犹为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律,全诗如下:
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
三年忧国计,髸发飘霜霰。
世事阅飞波,场偶观时变。
辽阳虽左谪,前箸可借便。
昔时风闻者,眼可得而见。
倭奴逼朝鲜,虚费百亿万。
竭尽中国膏,不闻蹶只箭。
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
我兵折大将,腹背两受战。
辟如相扑人,举手先救面。
弃远固不可,失近岂为善。
公宿负奇策,下马可措办。
志士立功名,不在麒麟殿。
卑官如冶场,英椎听锻炼。
奇谋若可展,簿尉何足厌。
胸臆不得行,三公犹为贱。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三年忧国计 - 表示作者已经为国家忧虑了三年。
- 髸发飘霜霰 - 形容头发稀疏,如同飘散的霜雪。
- 世事阅飞波 - 世事如飞逝的波浪,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辽阳虽左谪 - 虽然被贬到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但仍然有机会。
- 前箸可借便 - 以前的方法或许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
- 昔时风闻者 - 过去听说过的事情。
- 倭奴逼朝鲜 - 倭寇(即日本侵略者)逼迫朝鲜(今韩国)。
- 虚费百亿万 - 白白花费了数亿两银子。
- 竭尽中国膏 - 用尽了中国的财富。
- 东虏近乘胜 - 指明朝末年的满洲贵族(后金)正逐渐取得胜利。
- 虚声震京甸 - 虚假的声音震动了京城。
- 我兵折大将 - 我的部队中有一位高级将领被击败。
- 辟如相扑人 - 就像相扑比赛中,选手首先保护自己的面部一样。
- 弃远固不可 - 放弃远方的目标肯定是不对的。
- 失近岂为善 - 只顾近处不是好策略。
- 公宿负奇策 - 您有非凡的策略和才能。
- 下马可措办 - 您在下车之后就能解决问题。
- 志士立功名 - 立志成为英雄的人应该追求功成名就。
- 卑官如冶场 - 低微的官职就像冶炼场,可以用来磨练人才。
- 英椎听锻炼 - 英雄人物可以被用来磨炼自己。
- 奇谋若可展 - 如果好的计谋能够实施,那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 簿尉何足厌 - 即使只是担任一个低级官员,也足够满足了。
- 胸臆不得行 - 心中的想法不能实现。
- 三公犹为贱 - 即使是三公这样的高位,在某些人眼里也是卑微的。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李商隐通过这首诗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的人。他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和哲理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抱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