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峨嵋来,往返经几宿。
兹山闻最高,几许到天竺。
师行遍天下,无乃是神足。
竦身入梵宫,镂此旃檀佛。
诗句释义
1 送峨嵋僧清源时源请有檀香佛刻镂甚精:这句描述的是诗人送别峨眉山的僧人清源,并提到了他带来的檀香佛雕刻非常精细。”峨嵋”是地名,指的是位于四川的峨眉山;“清源”是这位僧人的名字;“檀香佛”是一种佛教用品,这里特指雕刻精美的佛像。
- 师从峨嵋来,往返经几宿:这句表明这位僧人是从峨眉山来的,并且往返于两地之间,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师”在这里是指僧人;“往返”表示来回;“几宿”则是指几天。
- 兹山闻最高,几许到天竺:这两句是对峨眉山的高度和距离的描述。”兹山”指的是峨眉山;“最高”表示非常高;“几许”是数量词,表示多少的意思;“天竺”是印度古国名,这里可能是指峨眉山与印度的距离或者比喻。
- 师行遍天下,无乃是神足:这句表达了对僧人行动迅速、能力超群的赞美。”师”依然是指僧人;“行遍天下”意味着行走在世界各地;“无乃”相当于“莫非”;“神足”形容僧人的能力非凡,如同拥有神通一般。
- 竦身入梵宫,镂此旃檀佛:这两句描述了僧人进入佛殿,雕刻佛像的场景。”竦身”意为挺直身体;“入梵宫”即进入佛教的寺庙或者宫殿;“镂此旃檀佛”中的“旃檀佛”指的是用旃檀木雕刻的佛像,这里强调了佛像是用珍贵材料制作而成的。
译文
送别峨嵋山的清源大师,他带来了精美的檀香佛雕刻。他从峨眉山来到,往返经过了许多天。听闻这座山非常高远,究竟有多少路程能到达印度的天竺。他的行程遍布天下,莫非真是有神通?我挺直身体进入佛寺,雕刻这个旃檀木的佛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峨眉山高和僧人技艺精湛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对佛法和修行的尊重。诗中的“兹山”、“天竺”等词汇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可能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追求或理想。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