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城焰里热忙身,几人能掷头上巾。
题将百八金刚子,辞却东家老圣人。
少年意气非等闲,精悍之色在眉间。
镕取鱼肠一匣水,铸作胡僧双耳环。
往年湖上逢开士,藻月规烟说文炜。
但知北海是大儿,谁识南宗印真子。
海内学士闻行履,半说颠狂半惊死。
东方先生代解嘲,秀字何妨竖却尾。
瘦岩百尺突寒松,冰谷千年贮古水。
落花红洗入溪澜,请看风吹起不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铁城焰里热忙身,几人能掷头上巾。
题将百八金刚子,辞却东家老圣人。
少年意气非等闲,精悍之色在眉间。
镕取鱼肠一匣水,铸作胡僧双耳环。
往年湖上逢开士,藻月规烟说文炜。
但知北海是大儿,谁识南宗印真子。
海内学士闻行履,半说颠狂半惊死。
东方先生代解嘲,秀字何妨竖却尾。
瘦岩百尺突寒松,冰谷千年贮古水。
落花红洗入溪澜,请看风吹起不起。

解析与赏析:

1. 第一联:“铁城焰里热忙身,几人能掷头上巾。”

  • 关键词:铁城、焰、忙、掷、头上巾
  • 注释:此联描绘了和尚出家后,身处火城的高温环境中忙碌的场景。”掷头上巾”可能意味着和尚为了保持清凉,不得不将头上的头巾抛掉。这里的“热忙身”和“掷头上巾”都是对和尚生活状态的形象描写。

2. 第二联:“题将百八金刚子,辞却东家老圣人。”

  • 关键词:题、百八金刚子、辞、东家、老圣人
  • 注释: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和尚用“百八金刚子”(一种佛教法器)进行宗教仪式,并因此辞去了自己曾经尊敬的“东家”(即师父或长辈)。这里的“百八金刚子”和“辞却东家老圣人”都是对和尚行为的描述。

3. 第三联:“少年意气非等闲,精悍之色在眉间。”

  • 关键词:少年、意气、精悍、眉间
  • 注释:描述了和尚虽然年轻却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性格,这种精神特质体现在他的眉毛之间。这里的“精悍之色在眉间”是对和尚性格的生动描绘。

4. 第四联:“镕取鱼肠一匣水,铸作胡僧双耳环。”

  • 关键词:镕、取、鱼肠、匣水、铸、胡僧、双耳环
  • 注释: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述和尚用熔化的金属(可能是铜或其他金属)制作了一副耳环,这是僧人修行中的一种象征性物品。这里的“胡僧双耳环”体现了和尚修行中的细致和专注。

5. 第五联:“往年湖上逢开士,藻月规烟说文炜。”

  • 关键词:往年、湖上、逢开士、藻月、规、烟、文炜
  • 注释:这里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某个场景,和尚曾在湖上遇见一位开士(可能是一位高僧或禅师),他们在月光下交谈着佛法和文字。这里的“藻月规烟”和“文炜”都富有诗意,展现了和尚与世隔绝的修行环境。

6. 第六联:“但知北海是大儿,谁识南宗印真子。”

  • 关键词:北海、大儿、南宗、印真子
  • 注释: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禅宗不同流派的认识。“北海”和“南宗”可能代表两种不同的禅宗流派,而“印真子”则暗示了其中一位禅师的真实身份或成就。这里的“大儿”和“印真子”都是对禅宗流派和禅师的称呼。

7. 第七联:“海内学士闻行履,半说颠狂半惊死。”

  • 关键词:海内、学士、行履、半说、颠狂、惊死
  • 注释: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和尚的行为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他们既惊讶和尚的行为又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里的“行履”和“半说颠狂半惊死”都反映了学者们对和尚行为的复杂感受。

8. 第八联:“东方先生代解嘲,秀字何妨竖却尾。”

  • 关键词:东方先生、代解嘲、秀字、竖却尾
  • 注释:这里可能是在讲述一位东方先生(可能是一位文人或学者)为和尚的“秀字”(可能是指他的书法或诗词)辩护,认为他的字体虽然不完美,但有其独特的韵味。这里的“竖却尾”可能是对和尚书法中笔势的一种形象描述。

9. 第九联:“瘦岩百尺突寒松,冰谷千年贮古水。”

  • 关键词:瘦岩、百尺、突寒松、冰谷、贮古水
  • 注释: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一座陡峭的山峰与一片寒冷的松树相互映衬的景象。山下的冰谷里储存着古老的水源。这里的“峭岩”“百尺”“突寒松”和“古水”都充满了自然之美。

10. 第十联:“落花红洗入溪澜,请看风吹起不起。”

  • 关键词:落花、红洗、溪澜、风吹起不起
  • 注释:这句诗可能是在描绘一幅春天的景象,落花随着溪流的流动被染成了红色,当风一吹过,水面泛起涟漪。这里的“红洗”和“风起不起”都富有诗意,展现了春天景色的美丽和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和尚生活状态、修行过程以及与外界互动的描绘,展现了和尚的坚毅性格和独特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