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交欢日,风云际北征。
樗材惭独陋,琼树借馀清。
近说扬雄宅,遥迁陆贾城。
川原频入望,岁月转堪惊。
未睹河东赋,先传邺下名。
长篇浑古调,短律谢新声。
忧世心逾壮,逢人意尽倾。
襟怀罗大块,梦寐谒承明。
儒雅真时彦,才猷信国英。
况当侧席日,不用请缨行。
多病嗟迟暮,何心羡宠荣。
只应披敝褐,聊尔逐华旌。
万里随羁路,三春上帝京。
看君承燕对,为悉海滨情。

【注释】

忆昔交欢日:想起以前欢聚的日子。

风云际北征:指朝廷对北方用兵的决策,时值安禄山起事。

樗材惭独陋:樗木不成材的人惭愧自己太不贤能。樗(chu 树名):臭椿木,质地粗糙。

琼树借馀清:比喻自己的才华受到赏识。

近说扬雄宅:说扬雄曾经住过的地方。扬雄,西汉辞赋家,以《逐贫赋》等著称,故称“扬雄”。

遥迁陆贾城:陆贾曾为高祖刘邦出过谋划策,后封为楚王。

川原频入望,岁月转堪惊:山川原野常常出现在视野之中,时光流逝使人惊觉年岁已老。

未睹河东赋,先传邺下名:没有见过李邕的《河东先生集序》,却先听到他的名篇《邺中集》。

长篇浑古调,短律谢新声:指李邕的文风,长篇大论如古代乐曲,短小的诗作则新颖别致。

忧世心逾壮,逢人意尽倾: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加强烈,待人接物总是尽心尽力。

襟怀罗大块:心胸开阔,如同天地一样。罗,同“廓”,开阔的意思。

梦寐谒承明:在梦中也去拜访翰林院。承明殿,汉代宫殿名。

儒雅真时彦:学问渊博的人是当世杰出的贤才。

才猷信国英:才能出众,是国家的人才。

况当侧席日:何况您有坐上朝堂之位的一天呢?

不用请缨行:不需求官做而自来投奔朝廷。缨,古代系帽带用的彩带。

多病嗟迟暮:身体多病,感叹年纪大了。

何心羡宠荣:又何必羡慕那些受宠幸的人呢?

披敝褐,聊尔逐华旌:穿上破旧的粗布衣,勉强跟随那飘扬着的旗帜。敝褐,破衣服。

万里随羁路:远道而行,随从羁旅之途。

三春上帝京:春天来到京城。

看君承燕对,为悉海滨情:看到你的侍宴,就了解了你对海滨之情。燕对,指宴会上的歌舞娱乐。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通过与友朋的对话,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慕之情。全诗四联八句,每联六句,形式整齐,内容充实。

第一联“忆昔交欢日,风云际北征”,回忆过去一起欢聚的时光,当时朝廷对北方用兵的战略已定。

第二联“樗材惭独陋,琼树借馀清”写自己的自愧不如、虚心学习之意。樗(chū树名),臭椿木,其质甚劣;琼,美玉。作者自谦才能低下,但又说像樗树一般无用,却能获得像美玉一般的清纯,暗喻自己得到皇上的知遇。

第三联“近说扬雄宅,遥迁陆贾城”,写自己仰慕扬雄、陆贾两位贤士的故事。扬雄、陆贾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人物。扬雄曾在王莽末年任给事大夫、给事中、大夫、大夫光禄大夫、骑都尉等职,因触怒王氏外戚集团,被免职家居,后来成帝即位,召他为大夫,他坚决推辞。陆贾曾建议汉高祖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劝勉高祖要“卑身辱体”,“含垢藏疾”,并说“此所谓‘保社稷之安危’者也”。这两句诗是说自己仰慕这两位贤士的品德和才干,希望像他们一样能够为国效力。

第四联“川原频入望,岁月转堪惊”,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川原是指家乡的土地,频频进入眼帘令人怀念;岁月流逝令人惊觉年华易逝。

第五联“未睹河东赋,先传邺下名”,写自己尚未见到李邕的名著《河东先生集序》,却先听闻他的大名。河东是今山西永济县一带地区,这里泛指李邕。李邕是唐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太子舍人、右司郎中等职。他曾写过一篇《进〈张说集〉表》,文中极力称赞李峤的文章,并说:“峤虽文章丽矣,然犹有疏拙。”这里说还未见到李邕的名著《河东先生集序》,可见两人交情甚深。

第六联“长篇浑古调,短律谢新声”,写自己喜欢长篇大论的古文,而不喜欢简短新颖的诗歌。长篇大论如古代乐曲,短小的诗作则新颖别致。作者认为长篇大论是古代诗文的正声,而短小的诗歌则应归于“新声”一类。

第七联“忧世心逾壮,逢人意尽倾”,说自己为国家担忧的心情越来越强烈,遇到人总想倾诉自己的心意。

第八联“襟怀罗大框,梦寐谒承明”写自己胸怀宽广如天地一般,在梦中也去拜访翰林院。罗,同“廓”,开阔的意思。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也是学士官员的办公处所。这里指作者渴望在翰林院任职。梦寐谒承明即在梦中也去拜见翰林院。

第九联“儒雅真时彦,才猷信国英”,说自己学识渊博的人是当世杰出的贤才,才能出众,是国家的人才。

第十联“况当侧席日,不用请缨行”,意思是说现在有坐上朝堂之位的机会,用不着请求官职而来投奔朝廷。侧席,即坐于尊位之上,表示有高官厚禄可做。请缨行,即请求出仕做官。

第十一联“多病嗟迟暮,何心羡宠荣”,意思是说身体多病,感叹自己年老体衰,又何必羡慕那些受宠幸的人呢?多病嗟迟暮,嗟叹自己年老力衰;何心羡宠荣,不要羡慕那些得到宠爱荣耀的人。

第十二联“披敝褐,聊尔逐华旌”,意思是说穿破旧的粗布衣服,跟着飘扬的旗帜走。敝褐就是穿破烂的衣服,华旌是旌旗,这里指华丽的服饰和仪仗队。这里用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度哉!’乃拔剑切而冠之,烧其衣。”意思是说项羽嘲笑上天要灭亡他,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于是拔剑割断冠上的玉饰,把衣服烧掉。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身世飘零。

这首诗前六句写与好友对话时的感慨,后六句则是对好友的赞美和劝勉。全诗情感真挚,风格豪放,语言朴实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