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生涯付酒徒,有怀今昔愧潜夫。
麦秋乍荐馀蔬甲,霜节初迎亦笋厨。
法乘敢论窥宝象,清愁聊以答啼乌。
仙人试下云中盖,看取禅心定也无。
已分生涯付酒徒,有怀今昔愧潜夫。
麦秋乍荐馀蔬甲,霜节初迎亦笋厨。
法乘敢论窥宝象,清愁聊以答啼乌。
仙人试下云中盖,看取禅心定也无。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中的“麦秋”和“霜节”分别象征着秋季丰收的丰富和冬日的寒冷清新,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首句“已分生涯付酒徒”,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这里的“酒徒”不仅是字面意思的饮酒之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表明诗人已经将人生视为一场漫长的饮酒过程,无需过于执着,顺其自然。
“有怀今昔愧潜夫”,诗人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感到自愧不如那些隐逸高人,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谦逊和对知识的渴求。诗人通过对古人的敬仰,反映了自己对知识的追求与尊重。
第三句“麦秋乍荐馀蔬甲”,用“麦秋”象征收获季节,而“馀蔬甲”则暗示了虽已收获但仍有未尽的希望。这既表现了对现实的满足感,又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法乘敢论窥宝象,清愁聊以答啼乌”,则转向了哲学和哲理的思考。在这里,诗人用“宝象”来代表佛教中的珍宝,寓意深邃;而“啼乌”则是对孤独和哀愁的象征。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寻求心灵平静的境界。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更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而是一次心灵和视觉的双重旅行,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诗人的智慧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