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氛初就平,骄敌犹匪茹。
潢池有弄兵,逋诛在秦豫。
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
司农忧转饷,反裘未遑顾。
遂使圣躬劳,况也诸曹署。
草茅空有怀,所守在章句。
温饱非良图,毛锥复何与。
子房信文弱,乃复多智数。
怀哉圯石人,斯人良可慕。
君如对承明,何以借前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赠梁渐子
海氛初就平,骄敌犹匪茹。
潢池有弄兵,逋诛在秦豫。
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
司农忧转饷,反裘未遑顾。
遂使圣躬劳,况也诸曹署。
草茅空有怀,所守在章句。
温饱非良图,毛锥复何与。
子房信文弱,乃复多智数。
怀哉圯石人,斯人良可慕。
君如对承明,何以借前箸。

译文:
赠梁渐子
海氛刚被平定,但敌人的骄气仍未消除。
敌人在潢池中玩弄兵法,他们的罪行最终将在秦豫之地受到清算。
虽然有勇武之士,但他们并不缺乏,但往往需要招募士兵来应对。
朝廷担心粮食供应,因此不敢怠慢。
这导致皇帝本人也劳累不堪,何况其他部门的官员呢?
那些草民们空怀理想,他们坚守的不过是一些条文和文字。
温饱不是长久之计,用毛笔写字又能有何用处?
张良虽为文弱书生,却有着过人的智谋和策略。
你怀念那圯桥上的老人吗?这个人确实值得人们尊敬。
如果你能像汉文帝那样处理朝政,我为什么还要借用韩信的兵器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的忧虑之情。诗人通过对梁渐子的赠答,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

首联“海氛初就平,骄敌犹匪茹”描绘了国家的安定局面,但敌人并未完全消除其骄气。颔联“潢池有弄兵,逋诛在秦豫”则揭示了敌军仍然在暗中活动,威胁着国家的安全。颈联“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表达了虽然有勇将,但仍需频繁地招募士兵以应对敌人。尾联“所守在章句”指出了统治者过于关注形式而忽视了实际问题。

中间四联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担忧。尾联“温饱非良图,毛锥复何与”讽刺了那些只追求个人温饱的人,认为他们的志向只是暂时的,与真正的抱负相比微不足道。五联“子房信文弱,乃复多智数”则赞扬了张良虽然文弱,但却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六联“怀哉圯石人,斯人良可慕”则表达了诗人对圯桥上老人的敬佩之情,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尾联“君如对承明,何以借前箸”则是诗人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汉文帝一样善于用人,而不是仅仅依赖武力。

全诗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