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芽青大麦黄,郊无荒草带秋霜。
此地桑麻能此日,此日桑麻见此方。
他方糗备从军旅,此方积敛向仓箱。
他方老稚犹沟壑,此方妇子已圃场。
征车晓过临漳下,踌躇再四依田野。
野外沉云静百阡,就中飞羽鸣千马。
心骇目摇问其因,乃是寓兵于农者。
金鼓相传无事时,狝狩可因农隙假。
今日置兵必农侵,古法何缘复见今。
圣朝方求保障绩,频年空作小康吟。
以民保民惟此术,此术能行君意深。
喜君用意饮君酒,昔见君面今见心。
这首诗出自《观田家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取道临漳见张移孝明府所练乡勇甚称其名而绿野四浮氓妇欢欣各相得也为之留连停车饮其酒竟夕而行
注释:取道临漳,指杜甫在旅途中经过临漳(今河北省邯郸市)。张移孝,即张良,东汉初年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训练的乡勇非常出色,受到百姓的称赞。杜甫看到绿野上的百姓们欢欣鼓舞,互相庆祝。他们停下车来,饮酒畅饮,直到天黑才离去。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农民丰收的喜悦与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的诗。通过“绿野”二字,诗人展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田野,同时也反映出了农民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小麦芽青大麦黄,郊无荒草带秋霜。
注释:这里的小麦芽和大麦都长得很茂盛,郊外没有荒草,覆盖着一层秋霜。
赏析:此句描写了秋季农田的景象,小麦芽和大麦生长得很好,表明天气适宜,农民辛勤劳作有了回报。秋霜的出现,更是增添了农作物成熟的气息。此地桑麻能此日,此日桑麻见此方。
注释:这里种的桑树和麻子到了这个时节都能正常生长,这个时节的桑麻生长情况在这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桑麻生长状况的描写,反映了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良好。同时,这也是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他方糗备从军旅,此方积敛向仓箱。
注释:他方的人们准备军粮以供战争之需,而我们这里的人们则忙着将粮食储备起来准备冬天。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场景。一方为战争做准备,另一方则是为了生计而忙碌,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他方老稚犹沟壑,此方妇子已圃场。
注释:在远方的人们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的子女还在野外放牧;而我们这里的妇女和孩子已经开始耕作了。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无论是远方还是本地,人们都承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然而,这种困境并没有使人们屈服,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努力工作的决心。征车晓过临漳下,踌躇再四依田野。
注释:战马刚刚离开临漳城,诗人就驻足观望,久久不愿前行。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尽管士兵已经出发,但诗人仍然牵挂着家乡,迟迟不肯前进。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担忧。野外沉云静百阡,就中飞羽鸣千马。
注释:天空中乌云密布,百阡田间寂静无声。就在这时,战场上传来了战马的嘶鸣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战场的紧张氛围。在乌云密布、寂静无声的环境中,士兵们正在奋勇战斗。而战马的嘶鸣声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激烈。心骇目摇问其因,乃是寓兵于农者。
注释: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感到害怕和惊讶。原来,这里的军队是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的。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性。一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中的士兵也在进行农业生产,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战争不仅仅是暴力和破坏,还包含着积极的一面。金鼓相传无事时,狝狩可因农隙假。
注释: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射箭等活动来娱乐自己。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通过练习射箭等活动,人们在农闲时间享受生活,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今日置兵必农侵,古法何缘复见今。
注释:现在的军队需要侵占农田来补充军费,这与古代的兵农合一制度有何关系呢?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战争对农业的影响。为了筹集军费,军队不得不侵占农田,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这种现状让人不禁思考,如何平衡军事需求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现兵农合一的理想状态。圣朝方求保障绩,频年空作小康吟。
注释:现在朝廷正在寻求保障国家稳定的基础措施,但由于频繁的战争,这些措施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国家当前状况的忧虑。虽然朝廷有意愿和行动来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由于战争的持续和频繁,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并寻求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