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志者,此惟天地腹。
国人莫我知,乃以骚当哭。
谁解泽丘弦,仍取嶰溪竹。
流悲二千年,尽染灵均牍。
骚留日月悬,骚没古今覆。
孤臣抆泪吟,放子闻声蹙。
是以君子心,时开大雅目。
流涕想其人,痛饮安能读。
【注释】
- 博闻强志者:指屈原,他学识渊博,意志坚强。
- 此惟天地腹:只有像大地一样能够包容一切的人,才具备这样的胸怀。
- 骚:指《离骚》。
- 谁解泽丘弦:谁能理解《离骚》中悲愤的弦音?
- 嶰溪竹:指《离骚》中的“嶰”音(即《离骚》的开头三字),用竹简书写的《离骚》。
- 流悲二千年:流传两千年的悲伤。
- 灵均牍:指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后人把他写的诗篇收集在《楚辞》中,称为《灵均赋》,又称《离骚》。
- 骚留日月悬:《离骚》传颂千古,如日月长悬。
- 放子闻声蹙:听到《离骚》中的哀伤之音,就感到忧愁。
- 君子心:有远见卓识的君子。
- 大雅目:宏大、高尚的目光。
- 流涕想其人:流着眼泪思念他。
- 痛饮安能读:即使痛饮也不能阅读《离骚》。
【赏析】
这首诗以屈原的《离骚》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对他的才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首句“博闻强志者,此惟天地腹”,表达了对屈原博学强志、胸怀壮志的评价,认为像屈原这样的人,才能像大地一样包容一切。第二句“国人莫我知,乃以骚当哭”,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因为世人不理解他的才华,只能以《离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句“谁解泽丘弦,仍取嶰溪竹”,则是对屈原才华的赞赏,认为只有像屈原这样博学多才的人,才能创作出如此感人至深的作品。最后一句“流悲二千年,尽染灵均牍”,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作品流传千年的感叹,认为《离骚》等作品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后世。
整首诗通过对《离骚》的创作和传播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