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书书已不胜诬,及史史之阙则无。
燃笔为犀神鬼照,鞭心作驭帝王俱。
且看兴废如环转,岂令纲维绝援扶。
数卷先标人物论,千秋复见古今模。

【注释】:

信书 —— 相信历史记载

不胜诬 —— 难以完全信服

及史 —— 指《史记》

缺则无 —— 史书记载不准确,则没有

燃笔 —— 比喻写诗

为犀 —— 用诗歌描绘事物

鞭心 —— 用文字抨击时弊

兴废如环转 —— 国家或朝代的兴衰就像圆环的转动一样

纲维绝援扶 —— 国家的纲纪被破坏,就无法得到扶持

数卷 —— 几本书籍

人物论 —— 人物评论

千秋 —— 千百年

模 —— 楷模

【译文】:
相信历史记载已无法完全信服,史书记载有错误就无从谈起。
燃烧笔头为诗,神鬼都可以看得清;鞭打心灵作文章,帝王都得以称颂。
看吧,国家的兴亡就像圆环转动一样,怎能让国家纲纪败坏,得不到扶持?
几本史书中已经标出人物评论,千百年来又重新出现楷模。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古代历史的尊重和赞美的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古代历史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诗的首句“信书书已不胜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记载的怀疑态度。他认为,历史记载虽然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并不能全信。因为历史记载可能存在偏差,也可能受到当时作者的主观影响。

第二句“及史史之阙则无”,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史书记载有错误或遗漏,那么我们就无从得知真相。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第三句“燃笔为犀神鬼照,鞭心作驭帝王俱”,表达了诗人用诗歌描绘历史人物、揭示历史真相的愿望。他认为,只有用诗意的文字才能把历史真相呈现出来,让人们看清楚历史的面貌。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诗歌抨击时弊,为帝王提供指引。

第四句“且看兴废如环转,岂令纲维绝援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他认为国家的兴衰就像圆环的转动一样,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放弃追求真理。同时,他也呼吁政府应该扶持国家的纲纪,不要让国家的纲纪被破坏。

最后一句“数卷先标人物论,千秋复见古今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总结。他认为,通过几本史书中的评论,我们就能够看到历史人物的风貌;而千百年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总结,以及对国家纲纪的支持。他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诗歌来认识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参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