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疑彤管似新铏,漫许精神入汗青。
班马魂强能护史,左羊笔健自传经。
风尘扫后惟霜雪,云雾开时又日星。
赢得馀光分暗室,春麟或可寄秋萤。

【注释】

稽古篇: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等五部史书。

彤管:《左传·成公二年》:“昔文公之亡也……太史见绛州之老,曰:‘少微之子,终当灭宗。’”杜预注:“文公,鲁成公也;绛州,鲁地……太史,史佚也。”孔颖达疏:“《左传》说‘文公之亡也……’者,文公之死,太史见绛州老寿星,云少微之子终将灭其宗社。少微、太史,皆占候之人,知文公之命当绝。”

新铏(xīng):古代的一种铜器,用来盛放肉食。

汗青:即“汗马”,指用功读书。

班马:指班固、司马迁。

左羊:指扬雄。《汉书·扬雄传上》:“雄以为赋者,将以风焉,故其流溢于《诗》、《礼》,变《骚》而为《大赋》。”

左羊笔:指扬雄的笔法。

风尘:指战乱。《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吾不能进,不能退,大事去矣。”杜预注:“风尘,言世道浇薄也。”

霜雪:喻指政治上的清白廉洁。

云雾:喻指政治上的黑暗。

春麟(lin)或可寄秋玁(yíng)萤:比喻有才华的人,虽然在政治舞台上没有地位,但可以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建树。春秋时,麒麟出现象征祥瑞。玁(yíng)萤,即萤火虫。

【赏析】

这是一首自勉词,勉励自己要像班固、司马迁那样有才华的人一样,在乱世中保持清白廉洁的节操。

第一句“颇疑彤管似新铏”,是作者对自己能否写出一部像《史记》、《汉书》那样的史学巨著的疑问。“彤管”,即彤管笔,相传为周代太史所执之笔,这里代指史官。“新铏”即新铜器,用以盛放食物。诗人以彤管比作自己的笔,以新铏比作自己的著作,表明自己有志于史学创作。

第二句“漫许精神入汗青”,是说自己已经决心要投入精力去完成这部史学巨著了。“漫许”,随意的意思。“精神入汗青,”是说把满腔的精神都投入到这部史学作品的创作之中去。“汗青”即汗血马,汉代人常用来比喻良马,这里是说要用汗血马的精神来写这部史学巨著。

第三句“班马魂强能护史”,是说班固、司马迁的英魂强大无比,他们能够保护自己所从事的史学事业。“班马”指的是班固、司马迁,两人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魂强”,即英灵旺盛。“护史”,即保护历史。

第四句“左羊笔健自传经”,是说自己要继承扬雄的笔锋和风格,来撰写这部史学巨著。“左羊笔”指的是扬雄的笔锋。“健自传经”,即善于用笔锋来传授经典。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他要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笔锋来完成这部史学创作的任务。

第五句“风尘扫后惟霜雪”,是说经历了战乱之后,只有像霜雪一样纯洁的人才能得到重用。这里的“风尘”是指政治上的动荡不安。“扫后”,即经历过战乱之后的平静时期。“惟霜雪”,意谓只有像霜雪一样纯洁的人才能得到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经历战乱之后,只有那些像霜雪一样纯洁的人才能够得到重用。

第六句“云雾开时又日星”,是说在政治黑暗时期,就像日星隐遁一样,人才也会被埋没。这里的“云雾”是指政治上的黑暗。“开时”,即黑暗消散的时候。“日星”,比喻有才能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在政治黑暗时期,就像日星隐遁一样,人才也会被埋没。

最后一句“赢得馀光分暗室”,是说自己虽然在政治舞台上没有得到重用,但在学术上却可以有所成就。这里的“余光”是指学术上的一点成就。“分暗室”,即散布于黑暗之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在政治舞台上没有得到重用,但却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从而为世人所知。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功名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对社会责任的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